留给中国光伏企业抗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此前欧盟曾宣布,欧盟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会升至47.6%。
目前仅剩半月,双方的谈判尚无实质性进展。不过商务部在7月18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4日起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但在这份名单里暂时没有欧盟,业界认为这是在向欧盟“敲山震虎”,留出谈判空间与砝码。
目前,欧盟提出了中国光伏产品最低0.57欧元/瓦的价格底线,这被认为是本次谈判欧盟委员会最后的让步,不过这个方案仍遭到了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反对。超过220亿欧元涉案值、被誉为中欧贸易史上最大争端的光伏“双反”案,迎来了双方暗战的最后时刻。
敲山震虎
“终于可以暂时睡个好觉了。”一位大型多晶硅企业高管在听到商务部决定对韩国和美国多晶硅企业实行“双反”的消息后表示。
上述高管表示,2012年我国多晶硅有60%依赖进口,其中国产6.3万吨,而进口则在8.2万吨。由于外资普遍采取低价倾销策略,一度导致我国本土企业90%都处于倒闭或停产状态。
“政府再不采取应对措施,我国整个多晶硅行业将在外资的倾销下全军覆灭。”上述高管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据记者了解,我国对美国、韩国和欧盟的多晶硅“双反”调查均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此前,美国曾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开征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现在商务部的初裁认定,自美国进口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53.3%至57%,自韩国进口的倾销幅度为2.4%至48.7%。
耐人寻味的是,光伏业上下游对于“双反”的态度并不一致。
此前,光伏行业上游的多晶硅企业要求对韩国、美国和欧盟“双反”时,曾遭到下游的尚德电力、阿特斯阳光电力、天合光能等多家一线大厂反对。其理由是,此举将导致多晶硅价格上涨,影响下游企业利益。
不过,多晶硅企业反驳下游企业眼光不够长远。一位曾多次和商务部沟通的多晶硅企业代表对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欧美国家曾对中国进行过一次多晶硅低价倾销,结果中国多晶硅产业全军溃退,最后只剩下一家以国家财政支持的峨眉半导体研究所。“击垮本土企业之后,外资便开始屡屡提价,我们现在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欧盟筹码
不过,与对韩国和美国的多晶硅“双反”相比,我国对欧盟的态度则犹疑颇多。
一位光伏行业协会的人士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欲将多晶硅“双反”作为一个筹码,以此来牵制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进程。此外,德国瓦克公司等欧盟多晶硅企业的来华游说,也让我国相关部门的态度犹豫不决。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从欧盟进口了8.7亿美元的多晶硅,而同期我国向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则近200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对欧‘双反’虽然是一个筹码,但中国和欧盟明显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筹码影响力有限。”上述人士表示。
而江苏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则谏言,在欧盟5月底公布了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之后,我国也应该公布一个临时反倾销税,针锋相对。“这样就把皮球踢给了欧盟,也可以让他们在决策时更加顾忌。”
7月19日,一则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出的函件,送到66家中国光伏企业负责人的手上,内容是此次光伏“价格承诺”谈判中欧盟的价格底线是0.57欧元/瓦,这被认为是本次价格谈判中欧委会最后的让步。
不过这个方案仍遭到了大多数中国企业反对。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瞿晓桦对记者直言:“将对所有不公平的规则抗争到底。”
(责任编辑:DF010)
12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