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份几个并不漂亮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降息的靴子终于应声落地。央行决定自5月11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至1.5倍。
消息传来,市场一片“喜大普奔”之势。5月11日,沪指大涨站上4300点,深成指报14944.88点,涨463.63点,两市逾280只个股涨停。
但是,为股市注入信心显然不是此次降息的终极目标。央行表示,降息重点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此番出手最终还是意在为实体经济纾困,为稳增长加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降息恐怕还远远不够。
简单翻阅资料便可发现,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三度降息,但实体经济的表现并未随之有所起色。可见,疏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需要发挥组合拳作用。利率政策仅仅是其中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对预期的引导还需要财税、产业、区域政策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进行引导,仅有融资成本降低是不够的,还需要形成融资的有效需求,以实现金融资源存量和增量的优化配置。
也就是说,提振实体经济不仅需要货币政策,还要有信贷政策;不仅要有总量政策,还要有结构性政策;不仅要有宏观调控,还要有监管性政策,彼此相互配合。
(责任编辑:DF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