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8月3日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新的一揽子方案,方案对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此举被形容将是美国“不曾采取过的重大举措”。
根据新的方案,到2030年,火电站碳排放目标为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2%,比之前美国政府的减排目标提高了9%。同时,方案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支持,清洁能源的比例目标从去年的22%提高到28%。为了推广清洁能源,方案还拟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
应对气候变化是奥巴马任内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美媒引述一名要求匿名的白宫官员说:“这是历届美国总统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上采取最重大举措的一次。这将为国家在未来数十年,致力于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奠定基础。”
《纽约时报》报道认为,奥巴马政府此时推出新的减排目标,目的之一是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敦促其他国家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今年12月在巴黎将举行一场关键会议,届时世界各国领导人将寻求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
英国《卫报》报道称,为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2015年至今,奥巴马政府已经出台了40项减少碳排放的新举措,平均4天半就出台一项新规,速度惊人。
奥巴马希望留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遗产,减排指标是该目标的核心。白宫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对于总统而言,没几个问题比这个更重要。他将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视作道德、经济以及国家安全上的义务。”
“气候变化已不再是下一代的问题。发电厂是造成有害的碳污染的最大源头,这造成气候变化。但至今都没有联邦碳排放限制来管制这些工厂将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的数量。”奥巴马此前发布视频演说,谈到气候变化对美国民众的健康、幸福及安全造成威胁时如是说。
他强调,若没有加以限制,现有的发电厂将继续无限量地把有害气体丢到空中。“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全美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是要改变了。”
奥巴马认为,该方案将有助于降低电费,同时制造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机会。2013年6月,奥巴马曾在乔治城大学对学生演讲时第一次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奥巴马政府也一直在为此付诸不懈的努力,以期推动碳减排法规的颁布实施。今年3月,奥巴马承诺将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到2025年比2005年减少26%—28%的碳排放。同时,内政部制定了第一项针对在公共土地上进行水力压裂开采的规定。美国环保局也将于晚些时候出台石油天然气行业削减甲烷排放的新规定。今年6月,美国环保局就提出了针对重型卡车和18轮货车的减排新规(减少24%的碳排放),并第一次提出将限制飞机和农业的碳排放。
据美国“气候和能源解决方案中心”分析称,从2013年至今,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污染计划中制定的75项目标,奥巴马政府已经一一对应地采取了初步措施。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对于那些大型能源企业来说,这简直就是一项“糟糕的方案”。据报道,目前在美国已经有5个州的州长表示将抵制该方案,一些大型能源公司等也表示将针对此方案提起诉讼。美国共和党和工业组织也表示强烈反对。煤炭企业及其共和党盟友指责奥巴马政府“对煤炭宣战”,令他们的指责更有份量的是,奥巴马政府此次要求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将大于去年的提议,很可能导致更多燃煤电厂被关闭,同时提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
虽然阻力重重,但奥巴马态度坚定。据外媒援引 “地球之友”主席艾里希·皮卡(Erich Pica)的话说:“奥巴马深信他的重要政治遗产之一就是降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碳排放曲线。这届政府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决策,即不管有无国会支持,奥巴马政府都能完成一些工作,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政治上的努力。”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奥巴马政府还积极与中国、印度、墨西哥和其他国家合作,争取这些国家更有力的气候变化承诺。日前,中国和美国的官员在华盛顿会面同意将开展城市公交零排放联合行动,并停止海洋塑料污染。
奥巴马在发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时说,美中两国去年11月在北京达成的气候协议是“历史性的”,为今年年底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带来希望。
他说:“我们在北京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宣布……正因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其他国家现在也在采取措施,为今年全世界最终达成气候协议带来希望。”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对媒体表示,今年奥巴马提到与中国在气候方面达成共识,可以说是中美两国政府在这一领域合作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上,一直没有做出过实质性的承诺。尽管两国在这一领域的接触早在布什政府时期就已经开展,但是并没有达成成效显著的结果。去年奥巴马访华期间,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富有成效。中美两国就气候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这等于是向世界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也是作出了自己的承诺。而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及此事,可以说是其总统任期内的一个重大政绩。
无论奥巴马是为个人政绩,还是引领全球严格减排措施,都不能否认,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美国的步伐在加快。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