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7187.64亿元,较10月末减少了736.23亿元,单月减少量创今年以来的纪录,出乎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期。
之所以说是出乎意料,是因为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几乎天天触及涨停,根据以往规律,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之下,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应当比较强烈,其结果必然是央行外汇占款数量增加,而实际情况却是外汇占款环比减少。
有分析人士认为,外汇占款减少是存在资金外流的情况。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分析说,8~11月“残差”(外汇占款-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2383亿、-972亿、-2014亿、-2332亿;剔除掉外汇存款增加的部分,剩下的为-2217亿、-1048亿、-2092亿、-2595亿;与此同时这4个月的外汇贷款量还相当大,总共766亿美元。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不结汇形成外汇存款上升的概念,而是资金出境。
残差法一直是业内人士比较喜欢使用的分析资金流向的工具,通常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是正常的资金流动部分,其与外汇占款总量的差额即为不可解释的资金,一般被定性为热钱。不过,资金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仍然选择流出还是让人费解。
外汇局一直不认同所谓残差的分析方法,在此前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和近期频繁减少时,外汇局也不认为有大量热钱流入或者流出。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前不久曾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有进有出、双向流动。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环境逐步改善和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我国吸引长期、稳定的资本流入。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主权债务风险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使市场情绪可能时好时坏并触发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波动。
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数据为全口径统计数据,统计范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全口径数据之外,央行还会公布货币当局外汇资产变化情况,只统计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