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观察到,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ODI)有增加的趋势,有从绿地投资转移到并购交易的趋势。”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库奇诺(Davide Cucino)1月31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当天,中国欧盟商会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对欧盟境外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该调查报告由中国欧盟商会、毕马威及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合作撰写。
此前中国商务部发布数据,2012年前10个月,中国对欧盟的非金融类ODI减少了20.9%。
而《报告》参与者之一、毕马威合伙人Thomas Rodemer认为,这一数据并不符合其对中国在欧投资情况的调查。“我们所调查的公司,是针对欧盟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根据我们截至去年11月的数据,这些公司对欧盟国家生产行业的投资,尤其是法国、德国等,是增加而非减少了20%。”Rodem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称,受访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已在欧洲运营了5年以上。
总体来看,中国投资增加的趋势仍在继续。《报告》称,有97%的受访者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对欧盟的投资,并希望通过扩张、本地化及开发人力资源等途径促进自己在欧盟的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ODI“有从绿地投资转移到并购交易的趋势”。大卫·库奇诺指出。
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也称,从2005年到2011年期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绿地交易数量远高于兼并交易数量。
《报告》称,总体而言,受访者评价欧洲为“安全、稳定的投资目的地”。而且,在市场准入问题上,少有受访者对欧盟国家有所不满。
《报告》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在运营层面,比如涉及中国雇员的签证和工作许可证申请、欧洲劳工法限制、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方面的文化差异。一个甚为有趣的故事是,一个中国公司高级代表对自己需与雇员代表讨论在办公室放咖啡机的问题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中国投资者希望欧盟国家在以上方面放宽限制、提供优惠政策和信息服务的呼声甚高。
《报告》认为,欧盟各国法规、语言不一致,对中国投资者实属困难。因此,建立集中的信息源、用英语提供27国法律法规和金融信息的咨询服务将会对中国投资者大有帮助。
但《报告》同时指出,在欧盟层面上建立统一的信息和服务机构面临一定困难,因为一些成员国在中国已有了成熟的投资促进机构,此类统一机构反而会降低这些国家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些受访投资者建议欧盟国家给予中国企业更多的激励政策,并放松劳工法。” 大卫·库奇诺指出,“这是不太现实的。除非这些国家针对所有企业出台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