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威海举行的中日韩自贸区研讨会传来消息,由中国主办的第二轮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上海举行。
按照预定的谈判计划,年底前在日本将展开第三轮谈判。
自1999年启动中日韩三方合作以来,建立自贸区一直是三国探讨的重要议题。筹建进程经历了学术研讨、官产学联合研究和谈判准备三个阶段,历时近十年。
据预测,中日韩自贸区建成后,三国都将成为自由贸易的获益者,中国的GDP将获益增长1.1%至2.9%,日本增长0.1%至0.5%,韩国获益增长2.5%至3.1%。
第三大经济联盟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申凤吉表示,中日韩自贸区将形成15亿人口和15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共同市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提升三国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认为:“中韩自贸区一旦实现,城市的开放水平将有明显提升,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种发展要素聚集,贸易合作活动会在双边的城市中形成聚集洼地效应。”
自贸区谈判如果进展顺利,产品出口的报关手续能够简化,各国间货物贸易进出口关税下调,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出口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进而扩大在日韩的市场。
中日韩三国是亚洲经济的支柱,2012年,三国GDP合计达到15万亿美元,占亚洲的70%,全球的20%左右。中国是日本、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韩国则互为对方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五和第三大贸易伙伴。
在赵晋平看来,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将使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主体。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随着中韩自贸区的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投资贸易活动会更加便捷,企业的贸易投资成本会明显降低,双方贸易往来会上一个新台阶。
但是,在享受自由化贸易红利的同时,企业也面临挑战,一旦成为日韩投资贸易的载体,企业需要加快从低成本加工区向资本技术密集区转化,实现与全球供应产业链对接。
“企业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赵晋平表示。
合作示范区先行
从敏感产品竞争力分析角度,三国在农业、汽车、机械等领域存在短期难以逾越的障碍,再加上政治关系的不确定性,自贸区谈判仅仅是开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认为,就自贸区谈判内容,日韩两国坚持,不仅要包括贸易和投资,还应该包括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保和技术标准等非WTO领域或社会条款。
但在某些领域,中国可能会有所保留,并在一些弱项领域争取灵活安排空间。比如自贸区谈判中,敏感的农产品开放度,则是难点中的难点。
由于日韩对农业的高度保护,对农产品进口设置了高关税,而在农产品方面中国比较优势明显。以平均关税相较,中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为15.6%,日本为21.0%,韩国为48.6%。
自贸区落地仍需相当时日,但设立自贸区之后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三国对此都难掩迫切的心情。
去年5月份,在第五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上,就发挥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达成共识。
中方曾提议,利用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先行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这一示范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涉及青岛、烟台、威海等7市,面积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万人。
作为与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威海的合作优势更为明显。
根据威海市总体规划,以东部滨海新城、威海南海新区、威海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完善产业布局,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等领域实施合作,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中韩产业合作园区。
一旦示范区能够建立,威海将对韩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支持韩资企业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对韩资企业及韩籍人员在购置物业、就医、就学等方面,与威海企业或居民同等待遇。
同时,支持韩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同等享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财税、投融资、土地利用、海域海岛开发利用等方面扶持政策。
目前,山东在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与日本、韩国进出口实现525.7亿美元,占全省的21.4%;日韩在山东直接投资合计18.3亿美元,占全省的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