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期的货币宽松未至,等来的却是银行间拆借利率和国债回购利率飙升至历史新高,受此影响国内股市20日再次大幅下挫,上证指数年内首次跌破2100点。在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高达104万亿元的情况下,结构性“钱荒”加剧了金融市场波动,对此专家提出只有金融“纠偏”,才能真正实现国务院提出的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
资金市场飙涨 股市再创新低
6月20日,银行间拆借利率和国债回购利率纷纷飙升,其中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多个期限利率创下历史新高,隔夜拆借利率更是一度上涨近600个基点,最高升至13%以上。同时,另一代表资金利率水平的国债回购利率也大幅上升创历史新高。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银行间拆借资金的主要市场,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资金的价格水平。在国际市场,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全球金融市场衡量流动性的一大指标。国内shibor利率大幅上升,显示银行对资金需求和资金价格上升,不少银行交易员对外四处寻找资金,以维持银行自身的现金头寸。
而在股票市场,沪深两市20日再次暴跌,上证指数大幅下挫近60点,跌至2084.02点,今年来首次收于2100点下方。市场上银行股大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股价跌幅均超3%。
北京、上海多家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20日资金市场和股票市场均呈现少有的恐慌紧张情绪,两者既有联系也有相互影响。在国内释放货币流动性预期落空的同时,由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新发表讲话表示出缩减债券购买规模,逐渐退出QE(量化宽松)的倾向,再加上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低于预期,都给金融市场施压。
M2超百万亿元 “钱荒”多为结构性
资金利率飙升、股市持续下跌,在金融市场频现波动的情况下,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显露出超百万亿元M2背后的结构性“钱荒”。
在端午节假期之前,shibor利率也曾一度飙升,对此,不少银行交易员和市场人士期望央行出手释放流动性,有人甚至预期本周央行将调降存款准备金率。但是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的要求。
对此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传言中的降准不合逻辑。“明明大量货币在空转,地方政府举债、拿得到低息短贷的企业买高收益产品、金融企业加杠杆套利差,出口商搞虚假出口跨境套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达104万亿元,不仅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更是在总规模上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然而,资金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飙升,显示出尽管监管层今年以来加强监管力度,但部分资金仍出现错配,此前不少资金绕道表外进入金融市场套利或流入房地产市场。
一线银行交易员坦承,在地方政府资金需求不减、国际资本流出抬头的情况下,面对年中银行资金需求节点的考验,市场从实际需求和心理作用上都出现紧张。
而对于股市和大宗商品随之大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专家刘煜辉表示,这一次全球结构逆转所引致的冲击,未必导致新兴市场崩溃,但由于债务水平又到了高峰,货币危机或可避免,但资产价格很难撑住。记者观察到,20日蓝筹权重股跌幅超过中小盘股票,显示出机构抛售套现的迹象。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金融市场需“纠偏”
在金融市场起伏不断的情况下,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对此,多位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对于释放流动性的期待可能还要落空,金融市场仍需要“纠偏”才能有效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撰文指出,此次shibor的急升及动荡可以惩罚部分机构,制造波动风险,使套利行为有所收敛。不过他也表示,这种动作增加了经济金融系统的政策不确定性,金融改革需要制度建设而非仅仅是整顿。
不少专家表示,在存量资金规模巨大的情况下,未来更应该做好资金配置,引导资金流入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解读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核心精神是金融支持实体,支持的重点领域是兼并化解过剩产能、小微三农、消费升级和走出去。
20日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显示,6月份中国经济仍处低速运行状态,这也给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落,“结构性收缩”仍在继续。面对普遍的产能绝对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寄希望于刺激政策,要避免长痛,必须忍受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