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日在北京总结2013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经验称,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是重要原因,并特别指出“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这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688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7%。虽然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中国经济增速也在第二季度一度下滑至7.5%,但随后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完成当年年初确定的7.5%左右的预期目标。
马建堂分析说,国民经济能在2013年中期开始“稳住并逐步向好”,除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重要原因是官方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马建堂强调,这一创新体现在“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2013年,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要守住防通胀上限的“区间”,稳定了社会预期。在马建堂看来,“区间”确保了民众就业增长、收入增长、不受物价上涨过多的影响,“根本上还是为了改善民生”。
“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为市场主体创造了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马建堂认为,当年中国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2013年,官方力推“重在改调”的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也为稳固经济提供支撑。马建堂说,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中国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并“长短结合”,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
“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我想也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马建堂称,中国将不断完善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市场规律的宏观调控方式。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