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企业客户部、贸易融资及企业现金管理部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近两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实早在2008至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我国货币国际化的机遇就已经悄悄开启。当时由于全球银行系统的溃败,信贷市场进入寒冬,美国和欧洲银行无法为全球经济提供美元贸易融资,亚洲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当时亚洲国家就开始考虑在区域贸易活动中使用本国货币结算。
在此背景下,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与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贸易货币。2009年,离岸人民币市场正式设立,更加巩固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货币的基础。此外,2011年欧洲和美国的债务危机也大大打击了市场对欧元和美元的信心,从长期来看这两种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压倒性地位也将下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性也更加明确了。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推动跨境贸易和金融的发展,此举在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动力的同时,也会使企业从中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人民币要具备三个货币职能:即成为国际广泛使用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在结算方面,中国已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人民币成为中国和其它国家贸易往来的结算货币。当人民币的应用达到一定广度,而且流通性也保持良好的时候,我们将观察到在跨境贸易中,特别是新兴市场间,即使交易双方均不是中国企业,也会使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则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既需要政策的引导,也需要金融产品的进化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国内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其中包括: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拓宽了人民币双向投资渠道,增强了人民币跨境流通机制和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改革提速,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离岸设施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日益密切。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资金池和离岸人民币计价产品也取得长足发展。
市场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红利有充分的讨论。除了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铸币税收入、汇率风险、国际收支平衡、对储备货币国的政策以来和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外,对企业发展来说最直接的是,能够在跨境业务或者发展中,享受更大的便捷并且节约成本。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多项涉及跨境人民币的政策,使企业有更多机会优化其日常跨境收支和跨境资金融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业务创新就是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的开启。
德意志银行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客户案例,其中之一是一家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技术中心、生产基地和客户服务中心,在中国设有20多个营运基地的生产型跨国企业。该企业数年前搭建了人民币资金池,用于调剂和提高集团在境内的人民币资金使用效率。然而,中国的资金池相对于欧洲、北美的资金池仍然处于孤立状态,无法实现集团全球资金流动性的有效整合。虽然2013年,该企业完成了几笔颇具规模的境外放款以支持集团海外流动性缺口。但境外放款需要明确放款金额和期限,还有一定的审批流程,无论在时效性、便利性还是方向性等方面都不能满足集团对境内外资金融通的需求。
2014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是首次提到区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此项措施对该集团是极大利好。首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没有额度限制,不占用外债额度,而且随借随还,无须繁杂的手续,更能支持其资金的双向流通,切实地针对到企业实现其全球资金管控的目标。其次,该集团境内资金池主账户公司就注册设立在自贸区内,无需另行设立新公司或调整现有资金池架构开展此业务。集团全球总部也在考虑如何将中国和境外的资金池对接,更好地统筹全球资金,从而实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使用人民币,加强资金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因此,上述因素使得该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需求和条件一气呵成。
银行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结合自身的全球流动资金管理系统,将人民银行的相关监管要求切实贯彻到方案中去。在确定具体方案并获得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沟通之后,德意志银行成功为上述企业确定了具体操作方案。目前,该企业的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运行良好,双向扫款规模也与日俱增,由此可见该政策对上述类型的跨国企业的确非常重要。
除了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企业,人民币国际化同样为涉及海外业务的中资公司提供了很多实惠。例如,进口信用证虽然不是一项新的贸易融资业务,却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而开始大量地采用人民币计价。
很多拥有离岸业务的中资企业,为了财务和税收便利设立境外采购中心以满足国内集团的进出口需求。关于这类中国境内客户联动境外采购中心的国际采购,银行的业务开展方式是通过国内分行为客户签发进口信用证,其海外分行为其做离岸的信用证议付。此类信用证架构使得国内客户可以利用其在国内银行的信用度,帮助其在境外的采购中心获取境外银行信用证议付下的融资支持。
相对于外币,在跨境人民币的政策上,超过90天期的人民币信用证并不计入开证银行的外债指标范围内,让国内银行可以有更大余地给予中国境内采购机构的采购信用保证支持。同时,由开证行的国外联行为境外的采购中心进行信用证议付,也使客户在采购的供应链中获取国外的人民币融资,适时地享受更优惠的融资利率和优化财务成本。其次,在人民币信用证的模式下,即使当客户的境外采购中心需要与最终的供应商利用人民币以外的外币进行支付,因为境外银行有成熟的外汇交易、对冲和避险市场机制,客户也可以选择交叉货币的信用证议付。
一言以蔽之,从事跨境业务的企业已经开始从贸易、资金运营管理的方面切实体会到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2014年12月,人民币超越加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2015年1月数据显示人民币支付市场占有率为2.06%。而仅仅两年以前,2013年一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排名是第13位,市场占有率仅为0.63% .
人民币在贸易活动,资金管理层面继续国际化的同时,相信我们接下来也会看到人民币在资本市场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2014年设立的沪港通、正在讨论中的深港通构建了连接国内股票市场和离岸市场的桥梁。2015年,相信双向人民币投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人民币QDII规模增幅预计也将超过2014年的水平。
2015年,我们也期待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更多进展。由于企业、机构及外国央行对通过人民币进行投资和分散货币风险的需求上升,离岸人民币存款预计将在2015年大幅攀升30%,至明年年底的3.2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离岸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的净发行量预计将达到人民币2500亿,其中现金债券将占供应量的约80%。此外今年我们也应该会看到人民银行在海外建立更多离岸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贸易结算量将增长17%至7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中国在全球贸易额的四分之一。
(责任编辑:DF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