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3%;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
物价难寻推升因素
与9月份相比,10月份CPI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走低拖累。9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而10月食品价格仅同比上升1.9%。究其原因在于,猪肉需求转淡,生猪和猪肉供应充足,致使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从数据上看,10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5.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8个百分点。在9月,这一数据为17.4%,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为0.53个百分点。可见,“猪周期”抬升物价的作用不断减弱。
此外,冬季来临,冬季应季蔬菜纷纷上市,鲜菜价格涨幅回落也是使食品价格降低的主要因素。在夏秋之交的9月,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0.4%。而在10月,鲜菜同比价格只上涨4.7%。从环比数据来看,猪肉和鲜菜价格也呈萎缩之势。10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0%之多。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7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5.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10月份的非食品价格变动仍反映出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低通胀水平,需要警惕潜在通缩问题。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增长0.1%,均较9月呈现收窄状态。并且从总体来看,进入10月,推动CPI同比涨幅扩大的因素仍有所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10月份CPI同比涨幅1.3%中,2014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大约为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大约为1.1个百分点,低于9月份1.4个百分点的新涨价因素。
工业领域价格全线低迷
10月份,PPI环比数据与9月持平,同比数据则连续3个月录得-5.9%,持续44个月未能由负转正,且处于2009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维度进行考量,除了在生活资料下的衣着项的环比、同比张跌幅数据分别为0.1%和0.8%以及一般日用品的环比数据变动持平外,其他生活资料与全部生产资料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水平同比、环比变动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采掘工业价格、原材料工业价格和加工工业价格分别同比下降20.8%、10.8%和4.9%,环比分别降低1.1%、0.5%和0.4%;一般日用品价格同比下降1.0%;耐用消费品同比价格降低0.8%,环比降幅为0.1个百分点。
10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环比-0.6%,同比-6.9%。除了木材及纸浆类的环比购进价格持平外,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等各类的同、环比价格均下跌。作为工业生产领域的主要购进材料,黑色金属材料类和燃料、动力类价格皆同比下降12.4%,为各类材料的购进价格降幅之最,同时环比分别降低1.1%和0.9%。
工业领域的出厂价格水平和生产资料的购进价格水平,反映出当下工业生产领域的困境,也提示着政府和市场参与者要更加积极地推进工业结构转型。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