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美国外交委员会于华盛顿特区举办的一个会议上抨击说,摩根大通在2008年3月应美联储的要求,对因为次贷危机而濒临破产的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出手收购,但是四年来,摩根大通已经为贝尔斯登在诉讼和资产减记等问题上损失了50亿到100亿美元。戴蒙称,如果当初知道会有今天的结果,他不会收购贝尔斯登。
不过有趣的是,这组数字并不是摩根大通自己的统计结果,戴蒙当天引用的是路透社给出的数据。
贝尔斯登当年的破产噩梦是从旗下两只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基金开始的。2007年8月,这两只基金宣布倒闭,致使投资人损失超过15亿美元,随后的盈利大跌和资产减记等坏消息便接踵而至。
2008年3月14日,考虑到不断恶化的贝尔斯登一旦破产,所造成的经济影响将会更严重,美联储决定通过摩根大通向流动资金已经耗尽的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该公司的流动性短缺危机。
然而就在三天之后,摩根大通突然宣布以每股2美元、合计2.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仅为贝尔斯登当时35.4亿美元市值的7%。为了推动收购计划,美联储当时还为摩根大通提供了“特殊融资”。
尽管不少人对这个价格哗然,但如果看两页贝尔斯登狼藉的账本,摩根大通要为贝尔斯登处理的麻烦堆积如山,很难说摩根大通是捡了个便宜。
被收购时,贝尔斯登存在160亿美元与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资产相关的风险资产,客户正争先恐后地从贝尔斯登撤资。评级公司把贝尔斯登的评级定为略高于“垃圾”等级,也加剧了贝尔斯登的困境。
就在今年的10月1日,纽约司法部长对摩根大通提起诉讼,要求它为贝尔斯登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欺骗投资人购买抵押贷款证券一事承担责任。因此,戴蒙才会为摩根大通不得不替贝尔斯登收拾烂摊子而感到委屈。戴蒙认为,当时处于布什政府执政期间的美联储急于为贝尔斯登寻找买家,平息市场情绪,但摩根大通并没有参与美联储的决策过程。“我们是被要求那么做,我们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戴蒙在会议上说。
但是,《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员David Benoit觉得戴蒙对美联储的埋怨有些矫情和夸大其辞了,因为2008年摩根大通还收购了另一家濒临破产的银行美国互助银行,这笔交易同样是由美联储牵线的。“这笔收购可是让摩根大通成为全美资产第一的银行。”David Benoit在他的博客中写道。
在当天的外交大会上,履历上显示支持民主党的戴蒙声称,自己现在只能“勉强称得上是一个民主党人”,暗示对布什政府的埋怨并非出自政治立场。
回顾金融危机时期的大投行
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此前英国投行巴克莱银行一度打算收购,但由于美国政府拒绝提供财政担保而最终放弃。
2008年9月15日,在次贷危机中遭受500亿美元的投资损失以及资产减记,华尔街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33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
2008年9月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成为华尔街五大投行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