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泰君安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同比分别下降12.78%、24.24%。国泰君安一直依赖经纪业务。高峰时,国泰君安的经纪业务份额几乎与银河不相上下,一北一东,每年都在争抢经纪业务第一的位置。2008年,国泰君安将经纪业务做到极致,市场份额6.85%,超过银河列行业第一。
国泰君安的霸道,全靠营业部遍地开花。2011年底,其营业部数量高达192家,分布全国29个省、直辖市。其中,上海大本营有18个网点。触角之长,甚至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营业部是双刃剑——今年1月,国泰君安的经纪业务不仅落后于银河,亦输给华泰,市场份额4.88%跌至第三。
2007年时,国泰君安经纪业务收入占其总营收的66.61%。而2011年,这一比例仅为42.03%。老迈的国泰君安,试图通过创新业务夺回“失去的十年”。
国泰君安创新业务在艰难前进。2010年,国泰君安股指期货交易份额全国排第一,开户数约占全国6.8%,也位列行业第一。此外,国泰君安融资融券规模在券界仅次于海通证券——2011年末,融资融券余额12.98亿元。
可惜的是,传统业务不见起色。投行迟钝,直投无效,资管缩水。一众券商投行厮杀得难舍难分之际,国泰君安却做壁上观。对于生香的IPO盛宴,国泰君安分羹稀少。2009年IPO重启之年,国泰君安保荐上市的IPO项目为零。
接下来的光景,也不如意:2010年,4个;2011年,5个。国泰君安IPO项目数量一直在个位数徘徊。而同期的平安、国信、海通、招商、广发、光大、民生,你追我赶,PK正酣。
假IPO之手,投资银行将股权投资发挥到极致。“保荐+直投”,或者交换着直投项目,成为领先券商的不二之选。而老迈的国泰君安,只能望洋兴叹。截至目前,国泰君安无一直投项目上市。
国泰君安的资产管理业务,也乏善可陈,陷入“增量不增收”的窘境。截至目前,国泰君安运行20只集合理财产品。截至去年底,有15只产品规模较成立时大幅缩水。2009年9月成立的“君得惠”债券,规模从34.75亿元一泻千里至5.21亿元。“君享套利3号”、“君享精品基金一号”的净值,更跌破1亿元清盘红线。
国泰君安的权益投资风格激进。其自营曾于去年9月30日出现在兴源过滤第一大流通股东名单上,彼时,这家公司上市仅区区三天时间。国泰君安2010年自营收入2409万元,而去年一举放大35倍。
我们来不及观察另一个国泰君安,但我们相信它实在有点老态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