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董事总经理暨高级合伙人苏骐(Paul Su)在接受路透专访时并表示,公司寻找的投资项目规模大约在2500万-7500万美元之间,且不排除未来在中国市场寻求收购兼并类投资的机会。
“目前已退出(完成)项目的年均回报率在30%以上。新的投资,年均回报率目标是20%以上,”他并认为,“目前中国市场的大部分机会都是在成长基金,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变化等,…亦存在一些收购兼并类投资的机会。”
苏骐指出,未来在中国将主要关注四个地区的投资机会,除了北京/环渤海、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亦将锁定湖南、湖北、安徽、重庆、四川这些中西部地区,因为这些省份拥有不少机械制造等工业化企业。
同时,鉴于这些地区亦是人口大省,在未来以消费增长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模式下,预计这些地区也将存在很多消费类的投资机会。
3i于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是最早投资中国的外资PE之一,目前拥有八名投资人,并在北京和上海设有办事处。该公司在中国的三大核心投资领域为消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教育)、工业及能源行业。
3i当期全球成长基金于2010年开始募集,规模为10亿欧元(约12-13亿美元),投资时段预计到今年底结束,现已投出一半以上。之后新基金的募集或将继续采用全球性基金的形式,但亦不排除将以区域性基金的方式展开。
另外,在被问及今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募资金额及投资节奏时,苏骐预计,今年到明年市场将趋于理性,融资量方面可能会较为平稳;但投资量方面,则将视项目规模不同呈现两极分化。
“2000万美元以上规模较大的(项目)投资量可能会加大,但200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量则会有所减少,”他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未来规模较小的人民币基金的资金到位情况或将低于预期。
多种退出渠道并重
3i在中国的投资案例主要包括分众传媒、小肥羊、春天百货等11起,其中七宗已成功完成退出,不过手机连锁销售商--迪信通、珠宝生产销售商John Hardy、福田药业和郡原长沙则尚未退出。
对此,苏骐表示,未来仍将考虑多种退出渠道并用。他坦言,随着新一代4G(第四代移动通讯)推出后,迪信通的业务已开始有所增长,“我们希望能够通过A股上市退出,但也可能有其他的退出方案。”
同时,对于John Hardy,公司也正在考虑通过卖给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寻求退出。
苏骐认为,无论是用于退出,还是设立专门的基金,未来并购类投资都一定会是股权投资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不过要想成为市场主流,预计则不会很快。
3i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未在中国作出任何投资。苏骐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到危机及中国PE投资市场日趋火热等变化影响,而此次卷土重来,是集团业务重组背景下至关重要的一步。
据其透露,去年底3i在旗下收购基金到期后,将全球投资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由此前按成长和收购基金的产品模式划分转变为按区域划分,其中两大区域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及中国、印度、巴西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
他认为,今年及未来一两年,中国将迎来稳定的发展期,因而其宏观条件适合投资。而集团将中国列为发展中国家一块重要的市场,亦昭示着集团在中国必将有所作为。
建议就LP资格设立框架
而就目前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所面临的风险,苏骐认为,主要是存在自律性不足,及如何在监管和鼓励间找寻平衡的问题。他建议,在引导行业向规范化和为被投企业提供更多价值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行业协会和举办讲座等方式向从业者灌输相关概念。
同时,针对募资及LP(有限合伙人)的相关政策亦需标本兼治,需在建立起养老基金和大学捐赠基金等大型LP之后,才能向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延伸。
另外,亦应针对LP的总资产规模、可投资产比例及个人经验等设立一篮子框架。
“如果真的要放一个门槛,这个门槛要放高一点,因为(股权投资)不是普通个人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是一般小型私有者可以做的,…不应把这个变成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东西,那样会有很大的风险,”苏骐称。
为加强行业监管,今年初,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将去年11月规定中,“建议”PE单个投资人最低出资1000万元,升级为“强制”性要求,并将此前在试点地区试行了十个月的PE备案制正式推向全国。
目前3i的大中华区业务由苏骐主管,主要负责促成投资及落实投资策略。此前,苏骐曾担任瑞信投资银行部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曾促成多个中国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重组及并购,包括中海油、上海电气、上海医药等。
3i集团于1945年在伦敦成立,是英格兰银行和政府的产业投资机构,目前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达191亿美元。近期投资对象包括欧洲最大的专用车液压系统生产销售商--荷兰海沃公司和比利时物流公司ABX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