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迪亚天天关闭北京地区部分门店 加盟商称给房东打工

2014-2-6 9:55:37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传物美曾有意收购北京全部门店,后因其亏损严重放弃 

    迪亚天天或许即将撤离北京了。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迪亚天天一位加盟商处获悉,迪亚天天在北京市80家左右的门店将要全部停止营业。不过此说法未得到迪亚天天的证实。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时,北京物美超市曾有意收购迪亚天天北京地区门店,但是经过评估之后发现,这些门店亏损严重,且不少门店面临续租高租金的压力,最后无奈放弃。

    已停止加盟 传将撤离北京

    北京的杨先生是迪亚天天的加盟商,曾于2009年加盟迪亚天天。杨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约3个月之前,迪亚天天公司方面曾对他表示,迪亚天天北京地区的全部直营店将关闭,之后就开始一直清仓处理商品。

    就在这两天,杨先生已经与迪亚天天签订了结束加盟的合同,随后,加盟时交的保证金将退还给他,“对外说,是我们加盟商要求解除加盟的,但其实是迪亚天天要求我们结束合同。”

    据称,不想解除加盟合作的,迪亚天天给出了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与上海总部合作,继续使用迪亚天天的品牌和管理;另一种是脱离迪亚天天,独立经营。

    昨日(1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上查询得知,大部分迪亚天天门店都已经处于注销状态,显示开业状态的门店仅20家左右。

记者致电迪亚天天北京加盟部,其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北京公司加盟已经停止,建议咨询上海总部。随后记者多次致电迪亚天天上海总部询问北京关店事宜,始终未能联系上相关负责人。

    有媒体引用迪亚集团北京分公司负责人称,迪亚天天未来在华拓展重心将转移到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集中发力长三角区域。但迪亚天天官方对此未予置评。

    杨先生曾去迪亚天天上海门店考察过,他发现上海门店商品不仅符合南方人特点,而且品类也要比北京门店丰富许多。

    亏损严重 物美放弃收购

    迪亚天天官网信息显示,2003年进驻中国开拓市场,其拥有450家门店,包括260余家直营店和190余家加盟店,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等中心区域。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之前迪亚天天在北京大约拥有80家门店,其中直营门店占70%左右,余下为加盟店。但北京区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一位知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2012年北京物美超市曾有意收购迪亚天天北京地区的全部门店,并计划将这些门店改成便利店或社区超市,但是经过评估之后发现问题不少,最终不得不放弃。

    “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亏损严重,2012年大约亏损7000万~8000万元;第二是经过十年发展,大部分门店需要续租,但是租金却高涨4~5倍。第三,人事成本和采购成本高居不下。最重要的是迪亚天天只卖门店不出售品牌,这样迪亚天天整体优势就不复存在了。”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物美曾有意收购的说法也得了加盟商杨先生的证实。杨先生从迪亚天天方面得到的消息是,2013年下半年物美在停止收购之后,迪亚天天开始加速清仓,整个下半年,门店收到的商品质量较差。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向物美集团求证时,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乔红兵表示,没有对迪亚天天进行过收购。

    成本压力大 定位也尴尬

    迪亚天天是全球第三大折扣超市,这种模式曾在2003年进入中国时获得业内追捧。但是这几年一路发展下来,最终却没有获得成功。

    在杨先生看来,迪亚天天在北京的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工和房租成本压力所致。以杨先生的门店为例,以前雇佣一个人每月只要1000多元,但是现在每月工资要2000多元甚至3000元。房租也在翻番增长,150平方米的店面,5年前是一年24万元,包括水电费,现在一年35万元还不能覆盖。“最后算了算,都给房东打工了。”杨先生说。

    另一方面,迪亚天天的定位在中国也较尴尬。迪亚天天主打折扣,说白了就是打折商品比较多。由于其自有商品多,而且利润较高,因此一度走红。但这需要规模支撑,才能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和议价能力,但迪亚天天在中国的自有商品一直未能显出竞争力。

    杨先生说,通过迪亚天天的采购系统,并不是所有商品都会获得低价,“我们曾经专门统计过,大约有800多种商品可以在其他渠道轻松搞到,而且价格能比迪亚天天的供货价格便宜15%~20%,最常见的是饮料和酒水、方便面和调料。”杨先生说,一家门店年销售额在300万元左右,采购价格差距大的话,一年能省出几十万的成本。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迪亚天天这种折扣性超市在北京定位较尴尬,北京人要么去大卖场买更便宜的商品,要么图便利去快客、好邻居和7-11等便利店。他认为,迪亚天天的经营不善与中国商业环境有很大关系。中国超市主要采用招商模式,对建立自有商品的采购体系并不重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