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e世界关门,这个曾要励志打造“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电子卖场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传统电子卖场接连散场,何去何从?今日为您盘点,中关村电子卖场的“虎头之往昔,蛇尾之今日。”]
1月14日,中关村e世界一纸“关门书”引发了外界一片哗然——中关村又一家电子市场关门了?该公告称,e世界市场决定停止自有铺位招商及租赁,这里今后将不再是电子卖场。这个曾要励志打造“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电子卖场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传统电子卖场接连散场,何去何从?今日为您盘点,中关村电子卖场的“虎头之往昔,蛇尾之今日。”
忆往昔:开门主动拉客 人人都爱“进村”
自打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一条街”初见端倪。“修电脑吗?”、“手机修吗?”、“笔记本看看吗?”、“买相机吗?”中关村电子卖场商圈不愧地处北京,深得北方商摊爱“吆喝”之习俗,自打开张之初就纷纷主动“拉客”,生意也因此十分火爆。一时间,“电脑坏了哪儿修?”、“新手机在哪儿买便宜?”、“哪儿相机多啊?”等等诸如此类与电脑、数码产品相关的问题的答案相当统一——“中关村呗。”
昔日中关村卖场也曾“寸土寸金”
以1998年8月开张的中海市场为例,据称到2000年之后,想在中海租个摊位都很困难,原价3000元的一个摊经过倒手能租到近万元。这也让最早投资入驻中海的不少人发了笔小财。自从1999年,硅谷电脑城、海龙大厦、太平洋电脑市场相继开业,中关村电子卖场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卖场丛生时代:成本高了 开走下坡路
中关村全面进入高速发展期之后的几年,理想电子市场、赛博数码广场、鼎好电脑商城、科贸电子城、中关村E世界等如走马灯般开业。这些市场都建立在高档大厦里,虽提高了购物环境,也提升了经营成本,再加上后来电商的冲击,电子卖场在红火了几年后开始走下坡路。
压垮传统卖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恶性竞争失民心
2005年之后,不仅电子卖场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就连入驻的商户也处于恶性竞争状态,加之电商也分流了大批客户。所以卖场就出现了大批不租摊位,合租电子卖场上写字楼的商户。这些商户雇佣一批人天天在卖场溜达,看到客户就拉,有机会能骗就骗,彻底葬送了电子卖场最后的口碑。也成为电子卖场滑向深渊的催化剂。
如今繁华不再 柜台大片空旷 人去“村”空
现如今中关村已难觅昔日繁华。走进中关村e世界一层电子卖场,几乎全部空置,到处是空旷的柜台。二层、三层也仅有几个店员。e世界生意萧条已不是一、两天。据二层一商户反映,目前e世界一层的空置率达到100%,二层也超过50%。从前年开始,就陆续有商户撤离,一层空置状态已维持一年多。“剩下强撑着的商户多为大厦业主,有商铺产权。”对此,e世界市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市场确实面临调整,今后不会再卖电子产品。
谈买卖:往昔选件装机“一条龙” 攒一台赚500
从2000年到2006年的这6年间,中关村电子卖场迎来“黄金年代”。随着电脑在各家各户的普及度达到新高峰,不少人都来到了中关村进行电脑组装与修理。有媒体曾有过调查,当时,组装一台电脑纯利润可达到500元/台。不少人心目中都有过这样的画面:青少年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海龙”来“攒”(音Cuán)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
现如今:“技术帝”变“奸商” 坑人无底线
当年的“大神”们都从柜台走向了高科技园区的工位,剩下的大多只是“商人”和“工人”,再也没了厚道,摆明了就是要坑消费者,利润为先。有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曾在中关村被“坑”过,“修一个USB接口直接动辄几百块,还不算组装费。”
论经营:过去所谓“电脑城”名副其实
中关村的兴起有两个很大的助推力:互联网在中国的接入与电脑作为“小康家庭必备电器”。各类电脑品牌趁着热度都企盼在中关村能够杀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竞争之激烈,也让中关村成为了炙手可热的“IT宝地”。海龙电子城、太平洋电脑大厦相继开业,“电脑城”的旗号开始在全国打响,不少外地城市模仿中关村建立“xxx的中关村”为概念的电子卖场。
现如今:不如叫“数码城” 其“心”不少是黑的
随着数码产品的肆虐,利益为先的中关村商家们逐渐把重点放在了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电视游戏机等“非PC”产品上。在海龙、e世界、太平洋等之前被PC占据了大半“江山”的柜台也都纷纷转投做了数码产品的生意,旨在“薄利多销”,但根据很多消费者的回馈来看,货比三家之后,中关村的利也并不薄。
未来何去何从:不做电子卖场做科技金融?
随着e世界的“撤摊”,继太平洋之后中关村又少了一块阵地。转型既然在所难免,人们也不难直面原因:电商发展之迅速,让中关村失去地位的速度快到它自己都想不到。有媒体曾统计过,2010年,京东的增长率是中关村电子卖场之一鼎好增长率的10倍。如今中关村电子卖场转型已成主流,而e世界选择的初步方向是中关村科技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