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投资行业的第四年,我才投出了自己主导的第一个项目。”丁海鹏说。
这种投资速度在今天的投资圈几乎不可想象。刚30岁的丁海鹏现在是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ertelsmann Asia Investments,以下简称“BAI”)合伙人,他常跟公司的投资新人说——不要着急。“可没人听。”他摇摇头说。他也理解新人们的这种着急,如今的投资环境不比前几年,竞争更激烈。
今年已经是丁海鹏进入投资行业的第9个年头,他几乎是跟这个行业和所工作过的机构从微时一起成长起来的。“不着急”是他的经历,也是熬出来的经验。这个“不着急”的背后,是平衡和节制。
摁着性子做投资
“我那时也着急。”丁海鹏说。他几乎是被摁着慢下来。
进入投资行业,对丁海鹏来说,是兴趣使然,似乎也有某种执拗。
他从小对计算机编程就很感兴趣,初中时自学写代码。高考后却误入南京大学新闻系,但在后两年他找机会转到了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又在一年内学完计算机系四年的课程。可把编程作为职业,他只做了一年的时间。
学计算机的时候,他希望能成为Top Coder,但刚毕业的时候发现这个目标太遥远了。当时去申请过微软的MVP(微软最有价值专家),可觉得始终是成不了最好的那个,或者这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我的性格是那种做事情要做就做最好。”2007年,丁海鹏选择了把自己的第二个兴趣金融作为职业选择。
丁海鹏在大学时就考了CFA,但考虑到自己不是金融专业,所以他选择了金融行业里自己最有可能进入的领域“VC”。“我觉得做投资,要有一颗极其希望去赚钱的心。这不是什么错事,它是一个原始动力。”丁海鹏说。可对于赚钱,他还有一份自觉,“赚钱分赚块钱和赚慢钱、赚绝对值和赚倍数,VC可能属于赚倍数的慢钱这个类别。”
出师并不顺利。丁海鹏到一个知名投资机构去应聘,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他和后来成为红杉资本副总裁、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的曹毅。最后,那家机构选择了曹毅。丁海鹏则去了当时初创才一年的华创资本(简称“华创”)。
在华创,丁海鹏看到了一种非常谨慎的做基金的“慢”方式。那时的华创还没有天使基金,几乎都是创始人唐宁自己投入的钱。丁海鹏把唐宁称为“带我入门的师傅”,他形容,这个人“从智商到情商到管理能力都特别厉害”。唐宁2000年回国之前,在美国是做投资银行业务。回国之后,2006年创立了华创和宜信。按照他的资历和资源,建立一个基金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偏偏选择了一种看似很笨的方法,用财务咨询服务换对方公司股份的方式去做投资。
当时华创给公司做财务顾问从来不拿钱,如果公司不愿意给股份而只愿意给钱,他们就不做这单财务顾问的生意了。对此,唐宁的一个观点,对丁海鹏影响很大,“永远有机会做基金,但是永远只有一次机会。因为一旦第一个基金做砸了,投资人不会再把钱给你。但随着时间积累和年纪增长,第一个基金做砸的概率会越来越小,只要你还在市场上做。”
在华创的时候,丁海鹏的工作是执行,“跟在老大后面跑”。他参与了2014年纳斯达克上市的达内教育、易才等项目的服务,正儿八经地跑到企业里去工作。比如在易才,丁海鹏做了6个月CEO助理,“天天做很多看似琐碎的事情,但都是比较战略层面的”,像大的合作、融资、董事会报告、竞争对手分析等等。
当时的丁海鹏刚刚进入投资行业,“对VC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对投资工作没有预设的想象。“当时就想去做一份跟金融有关的工作,做了觉得挺喜欢的,因为跟做开发是两码事儿,做的都是公司层面的大事儿。”
扎到企业里面之后,丁海鹏感觉出有一点恍惚。“往往一个公司,跟它接触得越深,会发现哪怕一个好公司也有缺点。从外面看有缺点,在里面看会发现更多缺点,甚至你会觉得这个公司快完了。”
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在独立投出第一个项目之前,丁海鹏有四年的时间看到很多公司在好坏之间的变化,原来大家认为是很有潜力的公司,后来变得业绩很差;或者原来有人觉得有问题没有投的公司,后来一飞冲天。“见过这些之后再自己做决策的时候,可能会更好一点。而且,投下去之后你会发现,投资生活才刚刚开始。投一个、两个、十个,这只是一个动作,其实不能说明什么。”丁海鹏说。
2008年,唐宁把精力转向宜信,但丁海鹏还不是特别希望去创业,“我在VC行业才干了一年多,想正儿八经多干一段时间。”当时的BAI刚成立,主要关注新媒体、教育和服务三大领域,而丁海鹏在华创着重看的就是教育行业和服务外包行业。BAI向丁海鹏伸出了橄榄枝。
刚去BAI的时候,是丁海鹏感到最着急的阶段,他希望能干出成绩。但环境不允许。因为金融危机,一方面投资行业的节奏都非常慢,大家都在很谨慎地精挑细选。另一方面,机构内外都有很多限制条件。这都让丁海鹏不得不慢下来。
在BAI,从2008年到2010年,他基本上都是跟着老板龙宇做执行。看得项目越多,他越发体会出慢的好处——VC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生意模型,今天投的项目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看出其发展的好坏,这会让很多人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他逐渐懂得告诫安抚自己,“别着急,好好地把好公司、坏公司看一遍。”后来他庆幸,自己在一开始就没有接触太多烂案子,被烂案子缠身。
三年之后,2011年,丁海鹏连续主导投出了爱点击(iClick)和蘑菇街。前者是一家香港的在线效果营销公司,去年底宣布获得国内最大的公关媒体公司蓝色光标的6000万美元投资;蘑菇街目前是国内知名的女性电子商务平台,去年6月刚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两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十亿美元。
入行9年之后,丁海鹏跟新同事讲,“好公司或坏公司都有投上或者没投上的可能,最让人沮丧的是投上坏公司和错过好公司。遇到这种情况,会让人产生极大的挫败感,甚至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我希望一开始就投到好公司,良性循环。即使一开始投的可能不是大案子,中间可能会犯错误,但是一定要把它控制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
看企业要进得去、出得来
丁海鹏在华创扎进服务企业里的时候,常听唐宁讲一句话——“把手弄脏”。但看过太多公司之后,从投资的角度,丁海鹏对这句话解读出了另一层意味。
他总结:投资时的“把手弄脏”其实有利有弊。“有很多大的PE请一些很有企业运作经验的人来做投资,他们的观念往往会异于常人,但是也很容易过于兴奋或者过于悲观。”关键是,投资人看公司要能进得去、出得来。“一定得出得来。”丁海鹏强调。”
怎样跳出来?丁海鹏的经验是,对一些问题求甚解,一些问题不求甚解。这是个显得有点艺术的问题。“人是排第一的。首先,一定得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人不靠谱,就不用再往里看了。人靠谱,看企业里面的时候我也会相对放松一点。”丁海鹏说。在事的层面,就是分清轻重缓急,“只要那些重要的事儿都是对的即可,不需要所有事儿都对。”
同时,他认为“人”也是最可靠的部分。因为BAI最开始专注于成长期投入,在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丁海鹏甚至尝试过跟着老牌投资机构投,可后来发现,效果并不见得好。他复盘一些不太成功的投资案例,发现问题就出在CEO的选择上。可能跟所在行业里的人比,那个CEO已经是最强的了。但他还是有短板。所以,一个真正最强的CEO必须有突出的长板,有能力弥补自己的短板。丁海鹏把这样的人称为“情商和智商都高的人”。至少,在某一个方面要有特别突出的能力。做用户端2C产品的CEO,要有比较强的产品能力;做2B产品的,做开发者端最好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做企业端最好有很强的销售能力。
既然投资无定法,他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判断来投——看一个产品或者模式,如果找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找不到行业的领头者,就跟着最好的CEO。最强的CEO有最大的可能把方向找对、把执行做好,解决掉企业遇到的内外部的问题。
蘑菇街、拉勾网是丁海鹏对这一投资策略的两个最典型实践。2011年,BAI决定开始投早期项目,丁海鹏找到了蘑菇街。当时的蘑菇街团队还不到20个人,相对于BAI之前投的项目,那时蘑菇街算是非常早期的项目了。但丁海鹏非常看好陈琪,“天才的产品经理、全面的管理者、精神领袖”,丁海鹏评价。
因为BAI也投了瑞丽,知道女性社区的价值,看好女性购物这个方向。同时,也去看了美丽说。最终,丁海鹏拉着自己的老板龙宇去跟陈琪聊,两人做了一致的决定,投!后来的蘑菇街发展迅速,也在危机中完成变革和转型。之后蘑菇街的四五轮融资, BAI都跟加大投资进去。目前,BAI是蘑菇街最大的机构投资人。
拉勾更是投的人。丁海鹏接触到拉勾的创始人许单单的时候,许单单还在做美发O2O,丁海鹏觉得这事不靠谱,但是他喜欢许单单的三人创始团队。“这三个人很正直,也很聪明,非常互补,是极强的团队。”后来他们决定做拉勾,那时,丁海鹏的看法和许多人类似——尽管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个必然趋势,但都认为互联网招聘是个极小市场。但丁海鹏坚持一点——找到最强的人,管他做什么。今天,再举拉勾和嘀嘀打车这样的公司的例子,丁海鹏都有一个观点,“最牛的公司都是自己制造风口。”
找到足够聪明的创业者之后,丁海鹏觉得接下来就是个心态的问题了,作为投资人,第一条就是“尊重创业者”。
BAI投资策略已经从最初的投后期朝两极化发展:到A轮、天使轮卡位;在晚期阶段,在高价位勇于加仓,力图投到市场的领袖。但丁海鹏的投资策略是,无论哪个阶段的项目,都要先看人,事只是分在不同的阶段罢了。“要么用最强的代码级别,要么用最优异的产品去改变一些事情,商业模式都是紧随其后的。”
站在扣****的人背后
投人也是BAI不同于其他投资机构的特色,但没有百分百保险的事,投人更是如此,而且无法量化。况且,在一个机构里面做投资,他并不是那个最终扣动****的人,要怎样抉择——是否要坚持一下,推动扣****的人在迷雾中开枪?微妙之间,考验的是人性和意志力。
在BAI,除了天使阶段的项目,规模比较大的投资,需要团队六七个人,包括老板都发表意见,只有大家观念比较一致才会投。这时,项目主导者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其实需要老板和团队成员对其给予很大的信任,而且在这之后,就算出了错也不会去追究主导者的责任。
对此,一些老板的做法是自己去判断项目是否靠谱,另一些老板则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合伙人。“我很幸运能碰到我现在的老板龙宇,她很大程度上在扮演着后者的角色,很多时候哪怕有不同的意见,也会信我。这个对我来讲比较重要,比所有的支持都管用。”丁海鹏说。
这份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也需要运气,需要你第一个不能错,第二个也不能错。”丁海鹏说。显然,爱点击和蘑菇街为丁海鹏赢得了这份信任。
2009年,丁海鹏在邮件中收到了爱点击的资料,开始了与这个团队的接触。那时,他进入BAI已经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他没有独立投过案子。他很喜欢这个产品,但考察了两年之后才决定投资。
爱点击当时做的是搜索引擎化的互联网广告,尽管搜索引擎广告和展示类广告在当时是一半一半的市场份额,但丁海鹏更看好搜索引擎广告,因为与展示类广告靠的是创意和媒介关系不同,搜索引擎类广告不需要搞媒介关系,技术含量极高,每一个位置每天都是动态的,每一个位置的价值对整体的收入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必须靠数据等技术能力调动所有的灵活性去干这个事儿的。
只是,爱点击创始团队原来是把这套技术用在为交易所开发股票竞价系统上,搜索引擎广告这个业务模式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概念,出于谨慎考虑,丁海鹏没有在A轮阶段进入。
直到2011年,爱点击开始在香港市场运营,并希望能扩展到大陆市场,丁海鹏才决定投资1200万美金。作为丁海鹏独立做的第一个投资案子,投得不算小。“今天来看,在互联网广告市场里,爱点击已经是全中国最大的了。”丁海鹏说。紧接着,在同一年,丁海鹏投出了自己主导的第二个项目蘑菇街。
赢得信任的背后是责任和将面临更多抉择。对一些项目的投资,可能说服一下就通过了,不说服算了就算了。那到底要不要坚持推动?丁海鹏常常纠结于此。从2011年到现在,丁海鹏陆续投出了20多个项目。相对很多投资人的投资速度,这不是个大的数字,甚至可以说是少。
“至少从现在往回看,如果要问我因为我没有推而错过的好公司,不太多。”
面对这其中的抉择,丁海鹏先对自己做了一个判断——把特别好的公司判断错的可能性很小,把稍微差的公司判断好的可能性更大——这时候意味着必须得更谨慎。尽管BAI已经是10亿美金规模的基金,但他仍告诫自己,“****终归是有限的,不能每枪都打,必须做选择。”他的目标是像选游戏公司一样,尽量把资金投到S类的公司和A类的公司上。
但在今天的创投圈,好的项目或优秀创业者从来不缺乏资本的追逐。对于投资人来说,找到这个项目不难,“说服这个创业者带你玩,这个难度更大。”丁海鹏说。他承认,有时候他们会输在这个上面。
2008年开始,丁海鹏去找那些创业者的时候,总是要用很长时间来对BAI这支新基金做解释性的自我介绍,说服创业者选择自己。这个事做了好几年,他觉得“很费劲”。一直到当BAI投出了易车网、正保远程教育、凤凰网三家上市案例,以及豆瓣、蘑菇街、大姨吗等项目,介绍的工作做的渐渐少了。
但仅有知名度,还不足以完全说服创业者选择一家投资机构。有的已经拿到一两轮融资的创业者找到丁海鹏的时候,告诉他,因为觉得与BAI彼此的文化、气质吻合,所以才来找他。这给了丁海鹏很大的提示——机构的品牌不仅是让更多人知道,还要通过做的事情,让创业者能够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丁海鹏觉得后者更重要。“投很多公司,然后百里挑一,这样的方式不适合我。”丁海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