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稀少、同质化竞争加剧、人才储备不足,使得没火几年的相声剧场在近两年快速降温。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外界对相声剧场经营普遍看衰之时,成立七年之久的嘻哈包袱铺却意外地获得了来自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城演艺”)的资本“输血”。从曾经红极一时到几经人员流失,嘻哈包袱铺在过去的几年间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波折?而究竟又是什么让这家身陷闭店传闻的相声剧场获得资本大佬的青睐?
关店传闻与A轮融资
工作日晚7点半,位于交道口的嘻哈包袱铺分店内已经坐满了前来听相声的年轻人,一边拿着汉堡,一边招呼工作人员加座的相声迷李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从今年初这家分店开张以来,只要下班有时间我就会来听听,像今年这种满场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情。”
眼前的这一情景着实很难让人与数日以前,被曝身陷关店传闻的嘻哈包袱铺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其创始人高晓攀看来,嘻哈包袱铺从2008年成立至今,从红极一时到最近获得融资,期间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坎坷,“尤其是2014年,无论对于嘻哈包袱铺来说,还是对于我个人而言,都是深陷低谷的一年”。
相较于数年以前,近两年北京的相声市场可谓急速降温,由于作品缺乏创新,人才短缺,观众在快速流失的同时,也使得大量的相声剧场开始大门紧锁。数据统计显示,京城的相声剧场最多时约有50多家,然而到了2014年,这50多家相声剧场仅有21家处于营业状态。也正是这一年,曾经在北京拥有4家分店的嘻哈包袱铺也难逃行业剧变,仅剩1家店在坚持演出。
提及经营难的问题,高晓攀并没有将原因归结为行业走衰、人才不足,而是直言:“就是因为2013年我只顾着接通告,光想着自己怎么在外面赚钱,无暇顾及相声剧场的管理。”
回顾嘻哈包袱铺成立的这七年,几乎每年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2010年相声市场最热的时候,曾经有位有钱的商人高价从剧场里挖走了许多人,让高晓攀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短时间内大规模人才流失带给剧场的重挫。短短两年之后,嘻哈包袱铺又因场地合约的问题被封。直到2014年剧场经营严重不佳,才终于让一直在外忙碌的高晓攀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14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思考嘻哈包袱铺的未来到底该什么走”。
从协商到签约仅用一个半月
在沉寂一年之后,嘻哈包袱铺在仅存1家店的基础之上,于今年初又开辟出了如今位于交道口的第二家店。而不久前,嘻哈包袱铺更是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融资的相声剧场。
在高晓攀看来此次融资就是一个巧合。在一次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上,当主持人介绍过来宾之后,同样作为嘉宾的宋城演艺负责人找到了高晓攀,询问是否未来有合作的机会,这对于正处于重新起步阶段的嘻哈包袱铺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机会,“与宋城演艺的合作从开始有意向,到最终签约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就在业内外对相声剧场经营普遍看衰的情况下,宋城演艺究竟为何要逆势投资一家相声剧场呢?就在本月中旬,宋城演艺刚刚发布公告,拟设立宋城演艺现场娱乐投资基金,目标募集10亿元。宋城集团执行副总裁黄鸿鸣同时强调,公司未来更多投资收购计划仍会集中在线下,且重点布局在一线城市、旅游目的地及省会城市和境外市场。
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京而言,说到极具地域性的演出,除了京剧以外莫过于相声,许多旅行社都会与相声剧场挂钩,将相声演出作为京城游的一个重点项目。除此之外,尽管相声剧场经营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声这一演出形式没有受众,“由此来看,宋城演艺收购相声剧场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纵观现阶段京城尚存的剧场,除了德云社以外能叫出名的也就嘻哈包袱铺,虽然嘻哈包袱铺在京城的分店数量不多,但它有着大批的年轻观众群,这就像炒股一样,人人都爱买潜力股”。
拿到资本只是重生的开始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多位相声剧场经营者在谈到自身面临的最大难题时都会提到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如今观众流失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别说留住人才,就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北京某相声剧场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然而在专家看来,资本对于任何一个业态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并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回顾嘻哈包袱铺在2008年刚刚成立的时候,既没有固定的场地,演员身上也没有剪裁考究的演出服,几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为了说相声走到一起,为了圆梦而大胆地尝试了一把。
“嘻哈包袱铺是在没有资本注入的情况下成立起来的,也是在没有资本注入的情况下红极一时的。资本能给相声剧场带来的是更大的发展空间。”高晓攀强调。
从艺人经纪到电影、电视剧,再到搭载互联网,深度开发IP,这些都将是获得融资后嘻哈包袱铺以及其背后的晓攀传媒公司所要涉足的领域。“然而,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现阶段我只想把相声剧场经营好。”据高晓攀介绍,到明年上半年,嘻哈包袱铺还将在北京开设两家分店,“先占地,才能把盘子做得更大。”
2009年郭德纲让相声一度取代流行歌曲,成为年轻人上下班路上的“必备菜单”,随着一时间大批年轻相声演员的走红,相声剧场也曾火爆一时,也有人从中赚得盆满钵满。无论是当初的门庭若市,还是如今的门庭冷落,你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自然的市场现象,也可以去细细研究其中原委,经历七年的跌宕起伏,如今的高晓攀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要想经营管理好一家相声剧场,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