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平之末。紧接着各大媒体披露的跟踪信息开始发酵,有人据此谨慎提出“崩盘论”,有人预判“倒闭门”,有人揭露“用工黑幕”,有人担心“渠道体系瓦解”,言论四起,甚嚣尘上。
“无风不起浪,舆论表面上直指分类信息业态的非理性烧钱与无序扩张,以及迅速膨胀带来的运营成本重荷,实则暴露出分类信息作为一个行业正在面临的整体性、系统性危机。”——某不愿意署名的互联网观察人士此间认为。
“在股权资本的推动下,如果说过去7年是分类信息产业扩张圈地、流量为王的七年,那么今天的分类信息产业就必须在商业模式上展现出可持续的稳健的流量变现能力,”前述分析人士认为分类信息产业商业模式存在有待突破的瓶颈,“简单地说,资本是嗜血的,他们要求投资的企业必须知道怎么赚钱。”
然而现实的情况的是,分类信息业纵使有庞大的流量和网民喜闻乐见的实用服务(alexa最新排名显示,作为非上市公司,赶集网和58同城均已赫然跻身国内网站流量前35名,几乎所有这一名次内的网站均已上市),但盈利模式一直为业界诟病,“主要是单笔收入较低,赚的都是血汗钱。”据知情人士披露,58同城有近5000人的销售员,但单人月均销售额不到3000元人民币。
坊间甚至调侃:“分类信息网站就相当于一个骑着三轮车摇着铃铛走街串户捡废品和垃圾的,唯一的区别就是,网站CEO坐的是大班台,垃圾工坐的是三轮车。”言语虽不雅,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出分类信息业单笔营收规模上的“小、散、乱”的商业困境。
前述分析人士接着指出,高额的营销费用也是目前58同城们遭遇舆论危机的内在诱因。“广告支出可能即将成为压垮分类信息网站们最后一根稻草。”业界风传“杨幂走秀”的广告费不菲,58同城因此被认为是“2011年度最牛的广告主”,公开资料显示,58同城去年广告支出超过5亿元人民币,在所有互联网公司中排第一位。
在广告支出上进退失据,分类信息业有自己的苦衷:不做广告,知名度上不去,做广告,成本上受不了。但“互联网教父”马云此间对业界非理性攀比的广告投入颇多微词,或可告诫时下处于资本危机中的分类信息业——“广告只会把你的成本越砸越高,高到客户买不起。没有一个可持续的质量、团队、文化,广告只会给你带来知名度,光有知名度往往带来的只是增加成本,而不是效益。”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就在此稿截稿之时,赶集网传出消息,“为打造最有价值的生活服务平台,今年赶集网过亿元的广告投放计划不会改变,我们做一个健康运营公司的目标也不变。”赶集网官方同时表示“没有上市计划”。
无独有偶。几乎同时,58同城官方传出消息声称:“58同城与天津卫视签下了金额逾千万的广告合作协议,58同城希望通过电视广告的投放,继续扩大品牌知名度、深化品牌影响力,拉动新用户增长。”
与赶集网“没有上市计划”有别,同步传出的消息还称,“58同城将力争全年达到一亿美元的年营收,以此作为今年8月份再次赴美上市通关的筹码。”但有看过58同城报表的投资人称,58同城由于收入有限,月亏损4000多万人民币,上市并非坦途,坊间称58同城早在去年8月就开始试探性地冲击IPO,但一直“不太顺利”。
前述分析人士据此特别提醒,“压力之下,企业发展导向非常容易变形甚至走样,”他认为IPO是把双刃剑。“赴美上市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窗口,只要是优质的企业,有正向、稳定、上规模的营收,任何时候都是可以上市的。但是,严重亏损中的企业在条件和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强行流血上市,只会打乱自己的战略部署,伤害企业元气,给日后发展带来隐患。如果折戟而归,反而挫伤了士气。”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华尔街还是看好中概股。“IPO不久且业绩优异的优酷、奇虎360、网秦等最近都获得追捧股价腾升;但是唯品会的IPO暴跌说明,只重视圈地和营收规模的烧钱模式会被冷漠。”——此种观点或许侧面呼应了“58同城多次冲刺IPO未果”的传闻。
公开资料显示,赶集网成立于2005年年初,而58同城几乎同期草创。而今他们作为中国分类产业当仁不让的两大旗手,同时陷入市场质疑的泥淖,可谓是“七年之痒”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