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C2C模式的淘宝解决的是人们买到商品的需求,B2C时代的京东解决的是买到正品+确定性物流的需求。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用户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渠道被打散,带来的结果是,更多基于地理位置的多样化、即时性需求等待有新型电商来满足。
什么样的电商形态适合上述情况呢?“在家点点”的创始人周瑜峰认为需要在用户、商品、平台之间用一个“人”去连接。此前,这个“人”一般是快递员。比如京东到家,用自营物流+众包物流的方式,去铺设”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网络,但也许这样的连接还不够紧密。快递员只是送货上门,用户与快递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36氪曾报道的生活圈C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快递员进化成了用户的“管家”,试图用“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同时用户可以对管家进行“打赏”,以提高管家的积极性,增强其服务意识。
在家点点的做法则是将“管家”与商品也绑定在一起了。如果这个“人”是相对固定的,并且他承担的不只是送货的角色,他还是经营商品的”老板“,那么对于“用户”这个接触点,他就有更强的意愿去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按照周瑜峰的设想,未来“创业”的爆发点在新兴的社区店长群体。这些人之前的工作可能是便利店店长,也可能是打工仔,摆地摊的小商贩甚至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会在社区里租一个车库或是毛坯房用作仓库,服务所在的小区,每个商户大约经营500个SKU。平台目前已积聚了150多个体商户,周瑜峰把他们称作是小微创业者,对于这些新手,平台开设了“点点大学”,培养他们的店铺经营能力。
作为平台方,在家点点不参与商家的销售分成,也不供货。不过,交易是在平台上完成的,因此在家点点可以积累大量的销售数据——这也是平台最大的价值所在。对于爱鲜蜂、京东到家、闪电购等接入线下零售业态的最后一公里平台,周瑜峰认为这一组织形式势必影响服务质量。小店店主仍然以线下业态为主营业务,一旦两者发生冲突,线上就容易出问题,比如送货不及时,库存更新滞缓。
因此,为了保证店家的服务质量,到在家点点上开店需要先交5000元的保证金。平台如何获取商户呢?周瑜峰表示,他们的BD团队会拿着招商手册,分区寻找合适的人来开店(个人认为,先期在单量不足的情况下,要说服一拨人转做店主,会比较困难。后期,在家点点则会与其他平台形成直接的竞争,增长压力会加大)。
周瑜峰对未来的预期是,形成大量现金流的平台可以提供多方的金融服务,比如向商户、用户提供贷款,让商户通过积累信用延长账期等。
在家点点刚上线1个多月,团队目前130人,一半是BD团队。项目目前覆盖上海、苏州两地,计划在6个月内扩张到全国,海外市场也在考虑中。创始人周瑜峰之前是盛大资本的投资经理,在2014年底参与到自己投资的项目“楼口”(原名淘常州)中,现在则全力投入到新项目在家点点。在家点点已获得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91无线创始人胡泽民(mFund),PPS创始人张洪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