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问题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问题依然担忧,大家的信心还没有恢复。” 商业咨询集团FTI法政会计及美国商业监察咨询服务在香港的董事总经理周正颖告诉记者。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在2011年11月,美国证监会代表团与中国证监会会面交流之后,针对中国概念股的问题,双方并没有产生实质性进展。
美元创投模式困境
作为2012年第一个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公司,资料显示唯品会最初IPO定价原为8.5至10.5美元区间。然而,在上市当天,该公司临阵调低发行价至6.5美元,不过,由于企业亏损,开盘后旋即破发,最终收于5.5美元,较发行价下跌15.38%,随后一路下跌至目前的4.5美元。
种种事实证明,唯品会希望再度引发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兴趣的努力失败了,而其中的根本问题,既有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信心不足,同时,也有中国企业自身的亏损问题。
“好不容易国际投资人对中概股有点胃口,这下子给毁了。不明白它为什么那么急吼吼地上市,起码等到亏损小点再上嘛。刚刚打开的海外上市窗口应该先上基本面好点的公司,投行和投资人长点记性。”在微博当中,信中利国际投资集团创始人汪潮涌如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而事实上,对于中国电子商务以及大部分到美国上市的企业,基本都是处于亏损状态。
“这主要是到中国投资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公司大部分都是美元基金,这些基金并不在乎企业是否盈利,而主要是规模足够大,然后就催企业紧急上市,基金以实现顺利退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民币基金投资人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唯品会的投资机构为红杉资本和美国风险投资机构DCM。2010年10月,唯品会获得了红杉和DCM2000万美元的第一轮风险投资。2011年5月,红杉和DCM继续跟投5000万美元,至此总计投资7000万美元。目前两位创始人沈亚与洪晓波合计持股41.8% ,红衫和DCM分别持股19%。
而除了电子商务及互联网领域,美元基金去年大举进场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因美元创投的疯狂进入而使得盈利艰难。
“去年在投资人的热炒下,大家疯狂进入了这个行业,然而今年,美元基金又开始对这个行业冷淡起来,这导致整个移动互联网步履艰难,企业盈利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位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创业者告诉记者。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是美元创投的问题,在急于退出的同时,其投资模式是否适合中国,是否也是导致中国公司在美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都需要大家思考。”一位美元基金合伙人开始了自我反思。
中概股需要更坦诚
2011年6月,中国概念股被类似美国浑水之类的对冲基金大肆做空,这让中国的公司到美国上市成为梦魇,在浑水研究等公司眼中,大部分中国公司都成了欺骗者。
事实果真如此吗?
曾经协助过其中一些企业上市的中介公司中的不愿具名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一些公司诚然的确有问题,但事实并非都是如此。
“前一段时间市场做空中国公司,好像一时间把矛盾都对准了中国公司,其实不是中国公司的问题,如果从更大的环境来看,美国公司也出了很多事情。”
在上述人士看来,某个公司有问题并不代表整个中国的公司都存在问题,“中概股”问题的实质是美国一些机构无限放大了中国公司的问题,最终目的不过是从中渔利。
“前一段时间有很多中国公司遭遇做空袭击,至于做空投资者的报告中的一些说法,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这些说法到底是否相信。有一些非常简单而且非常基础的事情,比如各国的审计和会计系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都有可能在不同的地区被误解。
对于作假的公司,该人士的确遇到过。
在他所参与的公司当中,有一个客户,他们公司的业务本身做得非常好,但是,这家公司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夸大公司的实际业务量。
“实际上这个案例说明了一点,这种隐瞒事实的状况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本身的业务是非常好的。但由于他们隐瞒这个事实,最终投资者选择不与这家公司进行合作了。”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公司都存在问题,中概股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将公司的信息真实公正地披露给投资者。
监管差异 尴尬依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虽然短期内,无论是唯品会还是中国概念股的问题依旧,股价表现低迷,甚至会继续得不到美国投资者的认可,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中国企业改善自身问题最好的机会。
“对冲基金前一段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攻击,从长远看不是一件坏事,至少改善未来上市中国公司的质量,也会督促帮助中国公司上市的中介机构向更加规范的方面发展,也会促进中国公司在会计准则方面、信息披露方面做更好的工作。”全球风险和商业调查业务的北京办公室负责人石磊表示说。
“事实上在中国的企业,从我个人的经验看它们,很多中国企业觉得有些东西(不重要),账随便做,只要到需要把报表做出来的时候做对就可以了,由审计的人来审,再去收集这些资料。可是,从美国人的看法来说,他们就是希望这个账今天做到这个报表上,就是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在了,所以跟你要的时候应该已经在里面了,这中间就有一个思路上面的差异。”周正颖告诉记者。
此外,尽管中美两国存在沟通,然而,由于中美监管上的差异存在,这种情况还将导致中国概念股的问题短期内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