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IPO承销僧多粥少 债市承销“大蛋糕”引券商疯抢

2012-4-8 14:44:40国际金融报 【字体:

    工商银行(601398)最新公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该行主承销发行各类债券的募集资金总额达到2900多亿元,远超过证券公司中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600030)。数据显示,2011年,中信证券合计1900多亿元。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自去年开始,国内不少券商都加大了债券承销的力度,尤其是首发(IPO)项目流失量较大的大型券商。今年第一季度券商债券承销金额较去年更是大比例提升。

  “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债券市场的规模较之股票市场的规模要大很多,市场潜能巨大。在IPO承销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债市成为证券公司相中的一块大蛋糕,但监管、市场的分裂不仅限制了债市承销的收益,同时还影响着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江苏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高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债市承销亲疏有别

  相比之下,此前在IPO承销中比较突出的瑞银、瑞信方正等合资券商虽然也有意转战债市承销,但收效甚微

  券商债市承销金额继2011年节节攀升之后,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出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券商第一季度债券承销数量为286只,募集资金总额达到3037.57亿元。按照1%的承销费率计算,目前券商的债券承销收入为30.38亿元,同比增长122.24%。

  从承销家数来看,国开证券以20家的总承销家数位列国内券商之首。而2011年全年债券承销冠军中信证券以18家的成绩,位居第二。其后,为海通证券(600837)。不过,从承销金额上来看,海通证券则以438亿元位列41家券商中的首位。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则分别以357.5亿元和330.5亿元占据了第二、第三位。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债券承销业绩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与债市行情回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券商逐渐加大债券业务发展力度有关。

  “去年都是我们上门求着人家买,3月以来,企业债、公司债要好卖很多,很多机构会主动上门找我们谈。”上海一家券商债券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去年已经有不少券商加大了债券承销的力度,尤其是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券商,相比之下,此前在IPO承销中比较突出的瑞银、瑞信方正等合资券商虽然也有意转战债市承销,但收效甚微。

  以中信证券为例,2011年,中信证券虽以1929.57亿元的总承销金额、75家总承销数量继续蝉联年度总冠军,但债券承销才是这家公司夺冠的关键。在75家年度主承销中,IPO主承销仅有8家,而债券发行则高达60家。

  合资券商的日子则相对难过。瑞银证券2011年合计承销了20家企业,仅比2010年多了3家,瑞信方保持8家水准不变,而高盛高华承销债券的数量则从2010年的6只下滑为2011年的4只。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合资券商中,目前只有瑞银证券、瑞信方正、第一创业摩根大通的债券承销业务有斩获。

  打破僵局循序渐进

  由于短融、中票等短期融资工具,发行手续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更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短融、中票等工具进行融资

  虽然券商债券承销额迭创新高,但这些数字与银行的债券承销金额相比则是“大巫见小巫”。

  今年第一季度,各大银行债券承销募集资金总额达到4708.41亿元,其中,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601939)分别以857.15亿元、721.78亿元和667.1亿元位列承销金额榜的前三位。合计总承销数量为400只。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601998)则在数量上占据三甲。

  “银行债券承销量之所以数倍于证券公司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结构。”上述券商高管说。

  据了解,目前国内在债券融资工具监管还不统一。短融、中票等短期融资工具归口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管理,目前仅有商业银行具备承销商资格,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两家券商仅具备联席承销商资格。而企业债、公司债的管理职权则分别归口于央行和证监会,目前仅有券商和国家开发银行具备承销商资格,其他商业银行则没有承销资格。

  由于短融、中票等短期融资工具,发行手续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更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短融、中票等工具进行融资。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短融、中票等短期融资工具募集资金总额达到8578.72亿元,企业债、公司债等募集资金金额则为6813.86亿元。

  “现在只能看着大蛋糕流口水。”面对债券市场分割的格局,上述券商无奈地表示,“我们想分享短融、中票承销市场,银行也想分享企业债、公司债的份额,因为企业债的承销费率高。”

  事实上,监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债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步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改革。3月初,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债券市场仍以国债、金融债等利率产品为主,公司类信用债券占全部债券存量的1/5。在公司类信用债券中,交易所市场严重滞后,银行间市场托管规模占比为97%,两个市场尚未完全实现互联互通。

  3月25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参加某论坛时就表示,国务院已经同意由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建立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协同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重点推动市场准入条件、信息披露标准、资信评级要求、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投资者保护等基本制度的统一,深入推进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互连互通。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