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天,由古永锵创立的优酷,刚刚宣布了对由王微创立的土豆的收购。而在新公司“优酷土豆”中,王微的角色将只是一个小股东。不过,在这宗交易最终完成之前,王微依然需要继续扮演好土豆CEO的角色,尽到“维稳”的义务。
2005年4月,当“文艺青年”王微在上海创立中国第一家网络视频公司时,他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开放式的视频“创作、分享”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想做的节目”。正如土豆的宣言:“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但7年之后,在竞争压力和资本的裹挟之下,王微发现,土豆陷入了一场比拼“找钱能力”的残酷竞争。而在此之前,与优酷相比,土豆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只能用“相形见绌”来形容。
最终,玩文艺的,输给了玩资本的。但或许,在优酷收购土豆之前,王微的理想已然破灭,对于他来说,能够全身而退,虽难免遗憾,但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这已经不是一个适合“文艺青年”的战场。
“生活继续,导演继续。”3月13日,王微在微博上写道。
而古永锵今后需要面对的,则将是资金实力更强,并拥有各种平台、资源背景的百度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乐视甚至是新浪。对于“优酷土豆”来说,它们才是更相称的对手。
“文艺”误事
根据优酷和土豆3月12日公布的方案,二者将以100%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交易完成后,土豆将从纳斯达克退市。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优酷土豆”中,原优酷股东将持有约71.5%的股权,而原土豆股东将持有约28.5%的股权。
在此次合并之前,王微仅持有土豆8.6%的股权,在新公司中,其持有的股权将仅约为2.45%。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古永锵将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兼CEO,而王微仅将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
2006年进军网络视频的古永锵,最终完成对“前辈”王微的超越,以合作的名义。但这并不是一个让人意外的结果。
在过去的7年中,土豆始终坚持“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的初衷,向用户提供丰富多元的UGC(用户生产内容),符合王微个人的创业理想,也吸引到了国内一批非常优秀的草根播客。这也是土豆早期快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从土豆网崛起的知名视频制作者“叫兽易小星”曾经表示:“这是一个可以把贴片广告静音的网站,这是一个每年花大钱举办新媒体影像颁奖的网站,这是一个CEO是文艺青年的网站。我觉得土豆网很傻,但我喜欢它的傻和可爱。”
而土豆当时的核心商业模式——“依靠用户生产内容累积流量,从而提高广告营收”,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2005年12月至2008年4月,土豆先后进行了四轮融资,合计募得资金8500万美元(约合5.7亿元)。当时,王微曾表示,在土豆达到收支平衡之前,不会再进行融资。
但网络视频业的“烧钱”程度,远远超越了王微的想象。虽然此间土豆的广告收入一直在增长,但2007年,在其营业收入仅为662万元的情况下,却净亏损9588万元。2008年,土豆的营业收入增长至3094万元,但其亏损额却扩大至2.1264亿元。
2007年底,土豆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亿元;2008年底,在完成第四轮56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的融资后,这一数字也仅增加至2.6亿元;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2009年,土豆未能进行融资,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更是下降至6203万元。
对于当时的土豆来说,“带宽”是最大的投入。因为,土豆需要向用户提供存储空间,以满足他们的上传需求,同时,还要保证用户获得优秀的观看体验。创立之初,土豆一度占据了中国网络视频流量的半壁江山。不过,更大的流量虽然带来更多的广告营收,但带宽成本的增长却更加快速,使土豆的亏损持续扩大。
事实上,从2008年起,现金流吃紧的土豆,已经开始压缩在带宽方面的投入。当时,王微曾表示:“如果我们愿意,土豆的规模可以发展到现在的5到10倍。不这样做,完全是出于资金的考虑。”除了资金紧张外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这个文艺青年笃信土豆在“内容”上的竞争优势。
而王微的自信,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他在2008年创立的“土豆映像节”,在之后几年内,已经成长为“中国互联网创意影像文化”的第一品牌。而王微本人,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内容生产之中,其创作的话剧《大院》,也已在2011年7月上演。
而这,也的确进一步强化了土豆在UGC业务上的竞争优势。
找钱的能力
但王微的选择,却给古永锵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2008年,也因此成为土豆和优酷竞争历史中的第一个重要分水岭。
当土豆因为资金压力缩减“带宽”投入时,优酷却在持续增加带宽投入,提高视频播放的流畅度。随着二者在用户体验上的差距日益明显,土豆的用户开始流失,市场地位也被优酷超越。
因为,资本运作恰恰是古永锵的强项。毕竟,他曾任职于贝恩资本,出任过风险投资公司富国集团副总裁,而在创立优酷之前,他还在搜狐工作6年,历任CFO、COO和总裁。
在古永锵看来,视频网站的竞争,就是“找钱能力的竞争”。而相比王微对“内容”的执著,古永锵对优酷的态度则更为商业:“只要视频,优酷什么都做;除了视频,优酷什么都不做。”
事实上,在2006年6月创立优酷之前,古永锵已经手持300万美元等待了半年。而在创立仅仅6个月后,优酷便获得了三家风投1200万美元的注资。其后几年,优酷又先后融资2500万美元、3000万美元、4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
而土豆,在2008年4月累计完成融资8500万美元后,直到2010年7月,才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虽然,土豆的融资总额亦高达1.35亿美元,与优酷的1.6亿美元相差不大,不过,在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严重缺钱的土豆,未能获得来自资本市场的支持。
2010年11月,在全球资本市场复苏之后,土豆和优酷均公布了赴美上市计划,分别计划融资1.2亿美元和1.5亿美元。不过,由于王微与前妻的股权纠纷,土豆的上市计划被迫搁置。2010年12月,优酷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2.33亿美元。仅仅5个月后,优酷再次通过增发融资4亿美元。而土豆直至2011年8月才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额仅为1.74亿美元。
古永锵的“找钱能力”,有效地支持了优酷的持续扩大投入。2010年,优酷的带宽成本为1.917亿元;2011年,这一数据更是大幅增加至3.247亿元。而同期,土豆的带宽成本分别为1.036亿元和1.802亿元。
土豆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不力,还让其在那场从2008年延续至今的“版权大战”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当时,由于UGC模式下用户上传无版权的内容,给优酷、土豆带来了大量的版权诉讼。于是,从2008年开始,它们均开始大幅投入资金,购买影视剧、综艺节目等的版权。由此,“内容”与“带宽”,成为它们最大的两块成本。
2007年,土豆用于购买内容的费用仅仅6万元;而2008年,这一费用快速增长至603万元;2009年,更是进一步增加至1100万元。2010年和2011年,被迫推迟上市的土豆,依然继续加大了对“内容”的投入,除了从外部购买版权,它还开始拍摄“自制剧”,投入的资金分别为7960万元和1.686亿元。尽管王微对内容情有独钟,亦不吝投入,但财大气粗的优酷,同期在内容上的投入却更为惊人,分别为8270万元和2.434亿元。
2008年之后,优酷在“带宽”和“内容”上的持续大笔投入,不仅让其实现了对土豆的超越,而且,领先优势越来越大。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土豆的“月度独立访问用户数”为2亿,而优酷则为2.8亿。而若以“用户浏览时长”计,则优酷位居市场第一,份额为31%;土豆位居第二,份额为16%。
二者的差距,在财务数据中的表现更为明显。2010年,土豆实现营业收入2.863亿元,净亏损3.474亿元;同期,优酷实现营业收入3.871万元,净亏损2.047亿元。而2011年,土豆实现营业收入5.122亿元,净亏损5.112亿元;同期,优酷实现营业收入8.976亿元,净亏损1.721亿元。
而在3月12日宣布“合并”之前,土豆的市值为4.36亿美元,而优酷的市值则高达28.53亿美元。
资本的选择
2005年至2010年间,土豆在资本运作过程中留下的另一个隐患是,作为创始人,王微个人的股权被过度摊薄了。此间,土豆累计融资1.35亿美元,王微的股权被稀释至12.7%,而同期,优酷的融资额为1.6亿美元,但古永锵仍持有优酷41.48%的股权。
而在2011年8月土豆“流血”上市之后,王微的持股比例被进一步摊薄至8.6%。虽然,土豆的“AB股”设计,依然让王微拥有25.4%的投票权,但或许从那时开始,土豆的命运,就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2011年底,在与优酷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之时,土豆账面上的现金,仅剩下8.72亿元,甚至低于它4个月前的融资额,仅相当于2011年净亏损额的1.7倍,而它最直接的对手优酷,持有的现金则高达37亿元。
是追加投入,并承受可能继续扩大的亏损,还是及早抽身?土豆董事会需要作出一个抉择。
但拥有8.6%股权和25.4%投票权的王微,显然并不拥有决定权,毕竟,土豆网近70%的股权,由淡马锡、凯欣亚洲、IDG、纪源资本、今日资本等投资机构持有。
一位接近此次交易的人士称,土豆之前跟优酷、腾讯视频、新浪等,都曾谈过整合的可能。2012年1月底,土豆一度无限接近与新浪“合体”,“只差最后签约了”。但王微“最后一次任性”临时反悔,使得交易泡汤,这让土豆董事会其他成员非常失望。
3月12日土豆与优酷宣布“合并”后,有媒体报道称,王微在土豆的“话语权危机”早已显现,当土豆董事会最终决定与优酷这个“王微最不能接受的对象”合并时,除了王微,其他董事都投了赞成票。
但当被问及“王微有没有在这次董事会投票中投反对票”时,土豆董事会成员、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颇为激动地答道:“如果他投反对票,我们能做这个决定吗?”
“对于这件事,我们几个大股东基本都是同一观点。”章苏阳对本刊记者称,“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董事会从来没有过哪一方去压制另一方。我们还是比较尊重王微的意见,这一次,我们也没有出现过能称得上是‘争论’的局面,只是对一些具体细节进行了讨论。”
虽然不情愿,但却不反对。或许,王微自己也想要告别“文艺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