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政策风险大的领域
曹少山表示,中国房地产行业很难摆脱政策因素影响,一方面持续调控;另一方面开发商缺钱转向私募,但募资市场也在转弱。投资人普遍对传统住宅领域的业务模式表现出明显的谨慎,投资意向减弱,对项目和合作对象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投资者本身受到整体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投资资金不足。同时,很多地产基金刚成立,没有业绩,融资也相对困难。
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促使地产商做新的业务模式探索,也对地产基金提出要求,无论是在业态、地区还是业务模式上,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和方法,回避一些政策风险比较大的领域。
“现在做一些和产业相结合的领域,比如产业园、旅游、养老医疗、城区的物业改造等的股权投资,都会有机会。我们今年就做了一个把旧城区物业租赁过来,改造经营的项目,不是挣开发利润,而是挣租赁利润。假如买物业1万元/平方米,年租金700元/平方米,每年收益7%就不错了,但是租赁的话,经营权二三十年,跟买一个物业没有太大差别,但可能租赁成本只有300元/平方米,代价只有十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同样是700元的租金,投入产出比就完全不一样了。”曹少山举例说。
除此以外,曹少山透露,河山资本今年打算跟一些大的旅行社探讨景区的相关合作。“中国景区旅游设施普遍很差,无论是接待还是商业,经营得很差,这都有潜在文章可做。所以开发商和基金都需要思考,为什么老要在原来的那个小池塘里打转呢?现在政策这么高压,中国的LP(有限合伙人)也不傻,尤其是民间资本非常聪明,你跟他讲故事,他很清楚哪个故事有独特的东西能打动他。”
据悉,河山资本目前基本只做股权融资,对于寻找合作方,曹少山有自己的标准。“我们没有跟大开发商合作,第一,没有谈判力;第二,大开发商的项目我们普遍看不上,收益太低,而且开发商也不一定会把好项目拿出来。而外资基金普遍对中国市场的感觉较差,主要集中在相对安全的领域,所以一般也不会跟外资基金从投资层面合作。国内一些大基金,跟我们有价值取向认同的时候,我们会采取联合投资。”
最终还需商业模式创新
国外LP都是专业机构投资人,外资地产基金对接LP,钱融来以后投项目。而中国并不存在一个现代意义上的LP市场,主要还是个人投资,所以对中国LP的投资需求,地产基金服务的方式就不一样,普遍是拿着项目去找投资。
“那些所谓手里有很多钱在找项目的,基本都不真实,只不过是对外宣传而已。在大的LP群体包括私人银行、保险公司、社保这些尚未有组织地进入地产领域之前,中国的地产基金很难有一个真正腾飞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地产基金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原来地产商唱主角的格局一时半会也不会改变,但地产基金会作为一种力量存在。”曹少山称。
2010年被视作地产基金的元年,很多地产基金均在彼时成立。曹少山认为,目前谈地产基金行业会发展成怎样,为时尚早,到明后年很多项目要实现退出,就可以看出业绩和苗头。但整体问题不会太大,因为地产基金的量并不大,只是现在做高利贷的债权模式的基金以后肯定会很难。
由于中国LP的民间资本特性,注定了其倾向于追求短期投资回报,为了迎合投资人需求,往往使得地产基金容易沦为债权模式。曹少山指出,“这种只是对信贷、信托的简单替代,没有长期存在的商业逻辑,一旦银根放松,债权模式的基金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高,注定就没有竞争力。地产基金发展最终还是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你能做的别人不能做,这才是你的长期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