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发展
IPO是回报最丰厚的,借壳上市要减一半,并购得再减一半。
在基石最早成立的时候,深圳已经有了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创投机构。创业板迟迟不出,IPO发行屡遭暂停,创投投了钱进去,却看不到退出的通道与希望。张维说,“那一段时间很迷茫。”迷茫的不只是他一个人,和他一样身处于这个行业的投资人都感到迷茫。
2004年中小板推出。中小板的开闸是国内PE迎接的第一缕希望,现在PE行业里的龙头深创投、达晨都是这一次浪潮中的收获者。他们获得丰厚回报,迅速扩大规模,募集基金,广投项目。尽管当时尚不为外界所知,行业里,他们的地位日渐巩固。
说到同批PE俨然已是行业龙头,张维停顿了一下,强调“我们不盲目追求规模。”张维有足够资本来强调基石的品质。即使在创业板没有如期推出,所有PE都勒紧腰带过日子的时候,基石也没有亏损过,“虽然没法退出,但是一些项目一直有分红。”
张维尝试过很多种退出方法,IPO之外,还有借壳上市、并购等。他笑称,IPO是回报最丰厚的,借壳上市要减一半,并购得再减一半。
2004年,基石投资回天胶业(300041)。“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项目,”张维这样说。最复杂的是回天胶业的股权结构,“16个人代持了300多个人的股权,董事长持有的股权也不过只有百分之几,股权极度分散。”
张维带领基石出面,从16个人手中收购了分散的股权。收购之前,基石已经与回天胶业的管理层达成了合作意向。他们帮助管理层实现了MBO,“没办法,管理层早就说要回购股权,但是其他股东不肯卖。一听是管理层回购,股东就不愿意卖了,宁愿卖给外人。”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回天胶业最大的流通股东为大鹏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基石最早的那个名字。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鹏证券曾经与南方证券一起位列中国前十大证券公司。后来,由于盲目扩张,大鹏证券涉嫌私吞保证金,陷入财务黑洞里无法自拔。2005年,证监会宣布关闭大鹏证券。2011年时,大鹏证券破产案审理终结。
大鹏证券里走出了很多人,包括张维。基石的名字最终取代了大鹏。
山东六和是张维早年间的一个杰作。2003年,基石以6700万投资六和饲料。“公司经营状况好,每年都分红。”至今,基石收获的分红高达2亿元,早已覆盖了当年的投资成本,后来,六和借壳上市,基石持有的股权换算成市值约为20亿元。
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拿着钱也难以找到好项目。他说,这一波浪潮太激烈,好像全国的好项目都已经不剩下了。张维却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投资速度,“会略微快一点。”他有足够理由相信自己的眼光,“我们投资山河智能(002097)的时候,很多机构看了都不敢投,4倍市盈率都没有人投,因为看不到上市的希望。”
2009年,创业板推出,PE机构达到前所未有的活跃,媒体称之为“全民PE。”机构活跃之后,价格战随之而来,抢项目的行为时有发生,10倍、20倍去那一个项目的情况也开始出现。而A股发行的市盈率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
拒绝火热性感
他不投风电、太阳能、LED,对出口、房地产、传统的制造业都抱有警惕之心。
“现在的PE行业相当于四、五年前的房地产行业,这个行业挣钱,凭什么不让别人进来?”张维反问道。他对行业的火热程度持理解态度,对行业泡沫也不悲观,“一只基金的期限通常是5至7年,如果真的有问题,也要过几年才能批发。”他认为如果出现行业洗牌,还需要十年。
基石正在筹备一只名为先锋基石创业投资基金的VC基金,募资规模预计为6亿至8亿。基石的员工将投入1.9亿,出资规模超过20%。跟投是PE行业里不成文的规定,为了将投资团队与LP的利益绑定,每家PE都会进行强制性的跟投,但是约定比例只有1%。
“管理费就有2%,1%的跟投比例只是隔靴搔痒。”美国的跟投比例也是1%,但是张维认为中国的国情有别。基石的每一只基金,跟投比例都不小。上一只基金的募资额为14亿元,基石投资团队认购了1.7亿元。
这一看上去严苛的跟投制度来自张维在规模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精妙平衡,如他自己所说,他不喜欢赌,他只追求有品质的成长。
选择行业时,“我不追求那些看上去火热性感的行业。”他不投风电、太阳能、LED。唯一投过的一个新能源项目还在投委会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他对出口、房地产、传统的制造业都抱有警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