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2年第三季度境内和海外上市的企业为PE和VC(风险投资)带来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分别为1.10倍和4.99倍,与以往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资回报相比,募资难、退出更难,中国PE步入寒冬已是事实。
在China Venture年会上,多家PE机构的合伙人互相调侃,以目前行业的整体形势,等待是一种选择,“猫冬”亦未尝不可。
但记者走访数家机构后发现,寒冬中的PE正在谨慎改变投资策略,正如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所说,2012年是PE调整的元年。
比拼增值服务能力
经济增速下行、回报率降低,曾专注于一级市场的PE被迫谋求新的盈利模式。
记者获悉,一些PE的投资出现VC化倾向。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九鼎投资近期另设VC部门,开展相关项目投资。记者就此询问,九鼎外宣人员以“目前没有什么可以交流的”为由不予置评。
PE开始关注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已不是行业个案。业内分析师郑知行认为,PE将投资战略前移,这样做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前期投资成本较低;二是挖掘一些有潜质的企业进行培养,为以后做项目储备。
幸汇创投投资总监习青青支持了上述观点。在他看来,PE投资VC化是当前行业形势严峻状况下的适当选择,但与VC不同的是,PE投资的VC化并不是“绝对的VC投资”,仅是适当地以部分资金提前介入处于待成熟阶段的企业。他说:“PE机构的经营实力整体要优于VC,如果PE向VC方向转型比较容易实现。”
新三板或许会成为中小型PE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习青青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比较关注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这些企业所需资金量较小,企业资质合规,发展潜力较强,未来如果转到创业板,退出的回报也较为可观。
虽然PE进行VC化投资较容易实现,但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而言,其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支持,还有相关的增值服务,这类服务与成熟企业所需要的增值服务未必相同。那么,PE是否具备提供相应服务的能力呢?
China Venture的高级分析师冯坡认为,增值服务能力将是未来决定一家PE机构是否能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提供优良的增值服务而言,由于掌握资源不同,大型PE和中小型PE之间会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优秀且成熟的项目越来越少,PE若投入早期项目,就需要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成长,如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战略,为企业上市出谋划策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协助企业引进相关的人才;介入后,要帮助其引入职业经理人、财务管理者,从管理方面帮助企业优化运营。此外,PE机构还要在商业拓展方面提供支持,选择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公司进行匹配投资,协助企业间进行商务对接,帮助企业增强拓展市场的能力。
分蛋糕的新生力量来了
相较于几年前股权投资市场黄金时期呈现出的资金俯拾皆是的热闹情形,募资成了当下PE的首要难题。
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PE而言,除了可以争取成为社保基金等大机构的基金管理人,最新出台的政策亦可为其提供水源。比如,中国保监会允许非险资机构参与管理险资,但设定的门槛不低,需满足注册或认缴资本不低于1亿元,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亿元,且已有3个以上的退出项目等;另外,要求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及其子公司不得实际控制PE基金的管理运营,不得成为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GP)。业内人士称,根据上述标准,最多有24家PE机构满足条件,而目前保监会默认的只有七八家。
即使生不逢时,也阻挡不了新机构加入募资大军。7月底,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较之前只有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两家公司有从事PE投资的资格,其他保险机构未来参与PE市场的机会亦大增;1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两项新规给公募基金的盘子里又放上了PE蛋糕。此外,从今年开始,证券公司的直接投资业务也可以以直投基金形式进行募资。
郑知行认为,当前公募基金参与PE投资是以一种“准GP”的形式存在,相对有限的市场容量,募集资金对象很有可能产生重叠,对于现有的中小型PE将产生一定的冲击。
冯坡认为,募资难是今年PE机构整体面临的困难,中小型PE尤甚,中小型PE缺少业绩支撑,品牌影响力较低,对于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PE 的出资人)更加没有吸引力。大型PE机构也在改变募资策略,以往经常出现50亿甚至100亿的募资规模,但如今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减小募集数额,比如规模设定在5亿、10亿,这样操作起来反而更灵活。
退出难也要继续投
今年以来,在境内外IPO退出都大幅放缓的背景下,大批项目积压在PE手中,成了烫手山芋。
郑知行强调,按照PE常规正向分析是募资、投资和退出,但是往往要逆向推理看待影响。对于富有个人及家族占LP多数的国内来说,只有退出后的盈利高,才会吸引投资者追加投资。
中国的PE退出机制曾过度依赖IPO。今年以来,二级市场持续下滑,上市回报率很低,很多之前通过过会审批的企业宁愿选择推迟上市,加之过会率只有6%~7%,导致PE通过国内IPO退出通道不畅。此外,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屡被做空,香港市场的回报率更低,上市退出的概率越来越低。
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曾表示,市场不景气时,并购退出占主导。据Wind资讯信息,大型PE机构开始瞄准并购基金,亦有PE尝试涉足二级市场的案例出现。此外,PE可以寻找第三方接手自己股权,但由于回报率较低,寻找第三方也非易事。
鉴于光伏产业的教训,如今的投资者态度更为谨慎。据ChinaVenture三季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PE市场投资共涉及14个行业,连锁经营、医疗健康、能源矿业三个行业的投资案例居前三位。业内人士分析,寒冬中的PE投资整体趋向偏于传统产业,分别是能源、矿产和机械制造业。此外,已经炙热多年的TMT领域依然备受青睐,与消费相关的行业也受到PE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