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开闸三年多来,中国PE业似乎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景象。
2009年底,创业板开闸,PE机构有了暴利退出的机会;2010年,巨量资金涌入PE业,“全民PE”潮起;2011年,蜂拥而入的资金继续“抢项目”,这一年披露的投资案例达到2200起,为历史之最;但当时间指向2012年,形势却急转直下,募资结束“不差钱”时代,退出收益出现“负回报”,PE机构终于开始放缓投资、谨慎“猫冬”。形势变化之快,甚至让人们忘了曾经赚钱时的甜蜜时光。
退出回报跌至“凡间”
2012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二级市场持续低迷,IPO新股发行减速,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大幅下滑。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仅有154家企业实现境内上市,融资额为164.84亿美元。上市数量同比减少127家,融资额下滑近62.3%。
与此同时,2012年在境内市场上市的154家企业中,有VC/PE机构支持的企业共有92家,占比近60%;92家企业合计融资101.58亿美元,占境内市场上市企业融资总额的61.6%。有VC/PE支持的企业境内IPO数量及融资额较2011年分别下降35.2%和56.6%。
2012年VC/PE机构通过境内IPO退出实现平均账面回报为5.4倍,较2011年的8.22倍下降幅度明显。其中在上证所挂牌的项目今年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倍数仅2.54倍,而去年为6.07倍。
不仅如此,个别退出案例甚至出现零回报和负回报。今年6月,汽车部件生产企业协众国际控股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曾获中信资本、鼎晖中国基金三期、鼎晖成长二期分别投资2878万美元、1622万美元、555万美元,但按照发行价计算,鼎晖及中信资本的账面回报分别为-0.29倍、-0.30倍,目前协众国际的股价仍徘徊在发行价上下。
今年1月,温州宏丰(300283)在创业板挂牌,上海秉原安股权投资发展中心和北京华云股权投资中心此前分别投资了3000万元及1616万元,但按照温州宏丰目前股价,两家机构账面浮盈分别为278万元和144万元,如果考虑到尽职调查等投资成本,这个回报基本等于只赚了一个名声。
这样的背景下,PE行业开始面临极大的退出压力,前两年“拼价格、抢项目”的景象不再。
募资缩水投资“猫冬”
清科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共有323只PE投资基金完成募集,比去年增加88只,但募资金额却大幅缩水。2012年已披露金额的311只基金共募集221.18亿美元,较去年全年的388.57亿美元有明显的下降,平均单只基金规模更是创下历史新低。
VC基金的募集数量和规模降幅更为明显。今年前11个月,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集211只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基金,同比降低34.7%;新增可投资于内地的资本量为85.19亿美元,同比降低67.8%;新募基金平均规模为4095.72万美元,为近七年来最低点。
为应对募资难题,今年不少新募基金在定位时更为细分,出现了专门投资基础设施的基金以及专门投资二级市场定向增发等专项基金。
在投资方面,2012年1~11月国内市场共披露VC投资案例507起,投资金额36.4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8.1%和59.3%;PE共完成投资案例623起,涉及投资金额178.4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0%和35.3%。
以业内投资风格较为激进的两家PE机构中科招商和九鼎为例,2012年中科招商共投了近30家企业,九鼎投了近40家企业;而去年这两家公司分别投资了111家和80家企业,今年降幅明显。
中科招商总裁单祥双坦言,今年中国PE行业的调整是非常剧烈的,“作为从业人员,我的体会是这个行业的负增长是80%甚至以上。而这个行业在2012年的调整,全行业的资产缩水至少三分之一以上,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状。”
而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对未来中国PE业的看法更为悲观,他认为,超过50%的机构会“关门大吉”,超过70%的从业人员会“解甲归田”或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