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一级市场融资困难,另一边是二级市场的疲软。PE已经告别了过去几年“高增长、高回报”的时代,不得不以谋变求生存
“洗牌已经开始了,”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近日在位于北京融科资讯中心6层的办公室告诉《财经》记者,“PE(Private Equity Fund,私募股权基金,下文简称PE)淘汰是从融资开始的。”
经过持续数月的融资下滑,1月份PE融资活动已经降到冰点,根据投中集团(ChinaVenture)统计,今年1月仅有五只基金完成募资。众多市场人士认为,这场开始于去年下半年的融资低潮,让曾经“野蛮生长”的PE行业渐归冷静。
2月,中国PE融资市场持续年初以来的低迷,新募集基金数量虽有所上升,但募资规模却呈下降态势。从整体看, 2011年基金募资规模28.7%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2010年超过100%的增速,2010年“全民PE”的狂热似乎已经退烧了。
“中概股”海外遇冷和国内二级市场低迷,让一度火热的所谓“pre-IPO”的投资方式(即在企业上市前入股,通过上市实现退出)不断受阻,是PE融资低迷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不断出台,商机和风险都尚需时间甄别,也加剧了投资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众多已融资到位的基金,纷纷持币观望以等待新的时机。在业界人士看来, PE已经告别了过去几年“高增长、高回报”的时代,不得不以谋变求生存,股权投资市场正面临拐点。
新现象随之而生。“pre-IPO”投资方式遇冷倒逼PE机构开拓新的退出渠道,使参与已上市企业的增资扩股和企业的并购重组成为市场新方向;作为PE大军中新生力量的券商系直投公司也开始利用市场机会,主动另辟蹊径;帮助企业海外并购的PE基金也开始从“小试牛刀”到渐成规模。
融资触底
“2010年的时候资金宽裕,随便路演就能融个几亿,现在不可能了。” 一位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对《财经》记者说。
去年下半年市场上资金紧张,而PE数目众多,僧多粥少,相对资金显得供不应求。上述人士对《财经》记者解释说,由于房地产融资面临压力,而这个行业走向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对资金吸引力较大,抢走了一部分原本投资于PE机构的资金。
许多中小PE机构再融资更是举步维艰,成为大浪淘沙中的牺牲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投资策略失误或者没有历史业绩的机构已经难以融到资金,或者只是名存实亡。”赵令欢说。
这一趋势在新成立基金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尽管开始募资的基金数量在增长,但目标规模已有所下降。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1年披露新成立基金185支,总目标规模470.69亿美元,相比2010年基金数量增长28.5%,但目标规模下降5%。
去年底,发改委一纸新规,进一步对中小PE的融资加强了规范。去年12月8日,发改委出台了首个全国性股权投资企业管理规定。除了将强制备案推广至全国范围,还建议单个投资者对股权投资企业的最低出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
对于大型PE机构,此规定影响不大,甚至有机构不断宣布新的募集计划。去年底,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就表示,正在筹备人民币基金的成立;而弘毅投资也刚刚完成了23.68亿美元五期美元基金和100亿元二期人民币基金的融资计划。
但对于中小PE机构,1000万元的门槛让原本对它们就不丰富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队伍变得更加稀疏。
二级市场不活跃,对PE融资更是雪上加霜。“作为一个主要的退出渠道,公众市场活跃程度对PE行业影响很大。当这个退出渠道不通的时候,首先反映出来的就是PE机构的融资困难。”赵令欢分析说。
针对发改委的新规,业内人士认为这有着积极意义。“发改委这个规定是有好处的,投一个基金最少投1000万,那么至少你手里得有上亿,最少也是五六千万。”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金佳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十游在2月28日的2012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研讨会上说,“目前国内PE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发展一个稳定的、理性的投资者群体。到目前为止,中国私募基金投资者主要还是一些散户,即民营的一些个体,这些人心态上还没有准备好PE是什么样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