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牵线恒顺电气并购
昨日,停牌一个多月的恒顺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每股7.03元的价格向盐山县海英特合伙、赵德清等发行不超过6548.36万股的股份,购买河北沧海重工99%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恒顺节能拟向赵德清支付现金购买沧海重工另1%股权。
翻阅历史资料,沧海重工是一家拟上市公司。早在2012年4月,沧海重工便披露了招股说明书。然而,在最近的IPO专项财务核查中,该公司未提交财务自查报告,IPO审核进程长期处于“中止审查”状态,直到上周监管层披露的最新一期申报企业情况表,该公司的审核进程变成了“终止审查”,显示其正式撤单。
部分企业冲刺IPO未果转而谋求其他方式证券化,是近期资本市场的有趣现象。今年3月13日宣布“终止审查”的安徽惊天液压近日在增资扩股中,引入了上市公司方圆支承;此前,两次折戟IPO的中技桩业借壳ST澄海;2009年折戟创业板的上海同捷科技今年初也被成飞集成收购。
在冲刺IPO梦破后,被上市公司收购或借壳上市公司,已成为撤单企业的重要出路。
“事实上,上市公司非常关注这些撤材料的企业,我们的上市公司客户也嘱咐我们,看哪些企业有可以并购的机会。”某券商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在双方的接触中,PE机构、券商投行均承担着牵线搭桥的角色,其中券商投行的角色尤其重要且直接。如果某券商的项目此次终止了审查,券商投行也会优先将项目推荐给自己保荐或服务的上市公司,这在已披露的案例中已有体现。
如沧海重工即是由兴业证券承担的保荐人,而2011年上市的恒顺电气也为兴业证券保荐;此前中技桩业借壳ST澄海的个案中,双方也均由海通证券担当保荐人。
“同一个券商担当保代,双方非常容易沟通一些。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上述资深保代人士称。
借助承诺预防业绩变脸
然而,在上市公司积极寻找并购标的时,如何防止并购对象业绩变脸,也是重要课题。毕竟,多位投行人士称,在企业的撤单原因中,业绩变脸是最常见的。
对比沧海重工发布的预披露文件和此次恒顺电气的收购公告,沧海重工业绩下滑可谓明显。在2012年4月发布的预披露文件中,该公司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7亿、5.6亿和近6亿,2010年和2011年增幅达到8%和7%;而三年的净利润则分别为3249万、5251万和6418万,2010年和2011年增幅分别达61.6%和22%。而到201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仅为4.97亿,下降17%,净利润降为4740万,下降26%。
正是为了防范业绩变脸,恒顺电气在收购中,与沧海重工的实际控制人之一赵德清设定了业绩对赌条款,其中,赵德清承诺的沧海重工的最低业绩,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水平分别为4700万、5700万和6700万。对比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根据该项承诺标准,直到2015年,沧海重工才能再赶上其2011年的业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