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硅谷天堂上半年业绩劲增210倍

2015-8-4 6:25:04上海证券报 【字体:

  受益“PE+上市公司”

  硅谷天堂已经形成产业整合并购、创业投资、资本管理三大业务并进的基础架构,其中,整合并购已是最主要的“矿脉”,而借助“PE+上市公司”模式,这条“矿脉”已为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增210倍奠定基石

  ⊙记者 赵晓琳 ○编辑 孙放

  当诸多同行还在期待注册制改革的红利之时,硅谷天堂已开始思考如何突破“万军千马挤独木桥”的瓶颈,探索向“大资产管理”的转型。目前,硅谷天堂形成了产业整合并购、创业投资、资本管理三大业务并进的基础架构,其中,整合并购已是最主要的“矿脉”,而借助“PE+上市公司”模式,这条“矿脉”已为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增210倍奠定基石。

  上半年净利润6.81亿元

  今年4月,硅谷天堂正式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提交挂牌申请,并于7月30日实现新三板挂牌。

  今日,硅谷天堂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19亿元,同比增693.85%;净利润为6.81亿元,同比增21046.83%,基本每股收益0.5元,同比增7128.37%。

  相较去年同期,硅谷天堂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净利润都有大幅增长,结合公司挂牌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分析可知,其业绩暴增最大的原因在于硅谷天堂自2011年开始向并购整合业务方向转型。回溯过往,2011至2012 年,硅谷天堂开始进行“PE+上市公司”模式的试运行,到2013、2014年其“PE+上市公司”模式逐步成熟并形成一定规模,在“做积极的负责任的小股东”的经营理念下,通过自身在并购整合领域的专长,硅谷天堂“PE+上市公司”模式相关业务从今年开始陆续进入利润释放期,对公司净利润形成较大的积极影响。

  除此以外,今年上半年A股和新三板等市场行情持续向好,也为硅谷天堂所管理的基金和直投业务也带了良好的收益。

  拟定增募资67.5亿加码并购

  披露靓丽成绩单的同时,硅谷天堂正式抛出了67.5亿元的定向增发计划。据方案,公司此次定增价格为每股30元,拟发行不超过2.25亿股,募集资金投向是继续为其拓展并购整合业务提供资金支持。

  “募资将重点用于未来拓展国内、国际并购整合业务,加强我们在全球的资产端布局能力,包括资产端的判别能力、获取能力、增值能力及退出能力。”硅谷天堂董事总经理、董秘鲍钺表示。

  记者了解到,硅谷天堂目前在国内的并购布局上已向国企改革有所侧重,目前已进入了四家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浩物股份(000757,股吧)、杭钢股份(600126,股吧)、天健集团(000090,股吧)和物产中大(600704,股吧),显示了公司与各地方国资委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应该说,硅谷天堂对国资系统的运作模式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比如其两位创始人都曾是国企高管,再如其成立后并购了曾为国企的天堂硅谷,硅谷天堂脱胎于国企的核心团队在市场中历练成长,对混改会有更多的经验和体会。”某位较为了解硅谷天堂的业内人士认为。

  “不同于A股上市公司并购,我们的角色定位是积极的负责任小股东,我们会对境外的技术、资源、品牌三类优质资产进行控股式并购,其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整合进入国内上市公司平台实现顺利退出。”鲍钺补充解释道。

  “PE+上市公司”难以简单复制

  值得提出的是,硅谷天堂首创的“PE+上市公司”模式,虽然之前曾受质疑,同时也被众多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所认可效仿,在A股甚至新三板市场大行其道。很多市场人士由此认为这一模式已被市场广泛复制,很难再成为硅谷天堂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鲍钺表示,不能只看到并购的模式,并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长跑,首先考验的是服务机构耐力和持续服务能力;其次每一个并购案例都有各自独一无二的特性,无法简单复制,这也是最考验服务机构是否具备专业性的地方。判断某家机构是否有核心竞争力应该去看它能否通过一个个并购案例给上市公司创造新的价值、能否给投资者创造超额回报。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硅谷天堂仍然将在并购领域精耕细作,我们目前希望能做50家至100家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并购案就很满足了。”鲍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并购市场是一片蓝海,任何公司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并购这个手段。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将由目前的过剩经济过渡到"巨头"经济,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并购的过程。虽然我国近年GDP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放在全球范围来看,依然是新兴经济的火车头。去欧美买技术买品牌、去非洲和拉丁美洲买资源,来对接中国企业仍是划算的买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