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正在停牌的华闻传媒公布多项投资公告,宣布将重点打造“互联网视频生活圈”。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欲借壳*ST申科却临阵终止的海润影视也现身其中,与华闻传媒旗下公司以及金正源投资共同出资成立华闻海润影视公司。分析人士认为,海润选择与华闻传媒进行股权合作也属于曲线上市的一种策略。同时,潜伏海润数年的私募股权基金有望借此实现退出。
广州日报记者 张毓
华闻传媒(000793)自5月26日起停牌筹划重大事项,拟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的牌照运营资源优势和资本市场的优势,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移动视频项目”、“互联网电视项目”和“影视剧生产和采购项目”,重点打造“互联网视频生活圈”。
海润影视多番上市遇挫
昨日,华闻传媒公布多项公告,包括通过子公司受让环球智达、国广华屏两公司,并与优朋普乐、海润影视等分别成立合资公司。其中,知名民营影视公司海润影视意外现身引发关注。
根据公告,华闻传媒全资子公司华闻影视与海润影视、金正源联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以现金方式出资成立华闻海润影视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闻海润”),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华闻影视出资2550万元,占51%股权;海润影视出资2000万元,占40%股权;金正源占9%股权。华闻传媒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华闻影视将对华闻海润合并报表,三方将共同投资海润影视及其他行业内优秀影视公司拍摄的影视剧,为公司“互联网视频生活圈”提供丰富、精彩的影视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海润影视近年来一直竭力谋求登陆资本市场,曾尝试赴港IPO、回归A股未果,随后“借壳”*ST申科(002633)获批却在最后关头突然终止。记者查询发现,去年6月*ST申科宣布海润影视将作价25.22亿元借壳上市,复牌后该股连续拉出11个涨停,去年12月双方重组获证监会审核通过。但到了今年5月,*ST申科一则公告宣布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对于终止重组的原因,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分析,一方面海润影视2014年度的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等相关报告缺失,而且高管及董事人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买壳价格上难以达成一致。也有分析称,在“一剧两星”等因素下,去年电视剧行业遇到瓶颈,海润影视也受到影响而完不成业绩预期。
PE曾承诺进行“兜底”
在独立上市屡屡遇挫后,海润影视转而和华闻传媒进行股权合作,有分析认为或与PE(私募股权基金)面临退出压力有关。记者注意到,上述公告中华闻海润的股东之一金正源,与华闻传媒、海润影视双方皆有深厚的渊源。
公开资料显示,金正源是华闻传媒实际控制人国广控股的股东之一,持有国广控股50%股权,因此,金正源为华闻传媒的关联方。与此同时,金正源控股的无锡国创文化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有海润影视8.89%的股权,为海润影视第二大股东。
据*ST申科去年发布的重组草案披露,2012年11月,海润影视为筹备内地上市进行了第一次增资,包括无锡国创在内的多达20家PE集体进入,无锡国创出资约为1亿元。无锡国创的基金募集方案显示,该基金通过股权形式投资于海润影视,按股权比例享有海润影视IPO项目所产生的权益,存续期最长不超过4年,退出方式则包括直接IPO、 金正源安排上市公司对海润影视完成并购、海润影视大股东回购三种。关于退出时间安排,无锡国创承诺,如果2015年6月30日前IPO不成功,金正源首先安排上市公司对海润影视完成并购,2015年年底前完成退出。
由此来看,海润影视与华闻传媒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金正源的“兜底”承诺,由于上市未能成功,而选择通过上市公司并购实现PE退出。在中投顾问研究员沈哲彦看来,海润选择与华闻传媒进行股权合作也属于曲线上市的一种策略,有利于海润获得资本市场的资源。
分析 影视上市热基本告一段落
沈哲彦表示,与去年相比,当前影视公司上市出现降温现象,海润屡屡遇挫转由上市公司“兜底”也与这一背景不无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国内共发生169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影视类并购高达36%,而今年以来数量显著减少,还有多家公司宣布并购失败或终止,此外,去年一窝蜂的跨界收购也正在显现出后遗症,部分被收购公司未能完成业绩承诺。
“一方面,之前曾经宣布过拟借壳上市或IPO的影视企业中,真正实现上市的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有上市计划的新增影视企业数量减少。现在影视公司上市热潮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投资者对影视概念的追捧恢复理性,如果影视行业没有出现新的突破,上市热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升温。” 沈哲彦指出。
一位基金业人士也认为,影视公司并购估值普遍较高,但业绩往往波动性较大,存在泡沫破裂的风险,同时,影视市场正逐步从快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影视公司的成长空间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