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以综合实力取胜的券商很多,但是,并非每家券商都能成为综合实力的王者。历数券业变革历程,海通证券的战略推进无疑是其取胜的王牌。
“证券行业只有通过业务创新,实现以资本及多样化产品为基础的金融中介服务的转型,才能改变当前的市场弱势地位。”海通证券总裁李明山表示,“未来10年,是券商差异化战略推进的过程,我们就是要突出创新和国际化。”
面对未来,海通证券将目标确定为做强中介业务的金融服务集团,持续创新以及打造国际化业务平台成为主要方向。
传统模式下的精密调整
与其他综合性券商类似,海通将“三驾马车”设定为做强证券及期货经纪、投资银行及资产管理。
“这是现阶段的核心业务,即使改革也跳不出这个框架,而是依循这个模式慢慢改变。”李明山表示,“但是我们的精密调整也在进行中。”
例如,海通证券业务架构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矩阵化与区域化管理相结合的目标推进,突出高端零售客户、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客户的差异化产品服务。此外,辅以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买卖等新业务,从加强交叉销售出发,改变经纪业务以佣金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
为此,海通证券对其营业部的布局更强调战略性。例如每年都会在渗透率较低但增长潜力大的中西部地区及二三线城市设置新营业部,并且规划分公司经营。
“增设也有差异化,比如由旗舰营业部提供金融产品、投资顾问等增值型服务。”海通证券战略发展部与IT治理办公室人士表示。
除了常规性发展,敏锐的海通还嗅到了行业整合的机遇。
“未来肯定会出现新一轮并购机会,我们会择机收购国内证券公司,提升市场份额。”李明山表示。
顺势而为,是海通证券看待券商抓住实体经济发展机遇的思路。
针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变革,海通证券将投行业务重心放在了金融业、科技以及文化产业。
“我们很关注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李明山表示,“为了做强综合经营的服务能力,将债券承销、股权承销和财务顾问服务相结合是目前我们正努力的方向,目前正在解决三大业务的后台系统。”
创新瞄准四大领域
在海通看来,每一项新业务都关系到行业生态的变革,也是券商转型的关键,券商应该全力以赴争取每次试点机会。
“我们已和交易所共同开发了十余个产品,并取得了创新牌照。”李明山表示,“由公司层面实现推动,提高创新向现实绩效转化的效率,换句话说,公司是以创新推动各业务的发展。”
海通证券将创新投入规划为四大领域:即融资融券、直接投资、金融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业务、另类金融产品投资。以两融为例,海通不仅举全公司之力推进该业务进展,并且指定业务负责人担任创新小组负责人。目前海通已在这一领域迅速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
“我们看好两融带给传统经纪业务的改良机会,该业务创造了多元化的交易策略,并可以延伸出很多业务机遇。”海通证券融资融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PE将成拓展重心
在海通看来,直投业务能够进一步拓展私募股权投资(PE)业务,并且有利于投行业务做好准备,捕捉中小企业客户的证券承销机会。
“PE业务是我们未来的拓展重心之一,能够为其他业务打开空间。”李明山表示,“PE这项业务,在未来券商的业务中一定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在海通看来,以PE为代表的资管业务将是金融中介业务的一个标签,能把买方和卖方的客户资源联通在一起,形成资金池,发展市值管理等各项业务。
目前,海通证券已与各地政府合作成立超过6个产业投资子公司,并且设立文化产业基金。
“未来,我们还计划向海通开元注资,继续设立各种PE基金,打造成PE业务的大平台。”海通证券战略发展与IT治理办公室副主任黄正红表示。
衍生品创新多点开花
在衍生品领域,海通证券已经做好了推出备兑权证和国债期货的准备。
“我们准备得比较早,一直研究上述产品,很快就能推出产品和相应业务。”李明山表示,“衍生品是我们现阶段加大投入的目标。”据介绍,海通为此正重点做具有统计学及量化投资背景的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引进。
“我们在做这类人才的战略性储备,产品虽然暂未推向市场,但是后台一直都在运转。”李明山表示,“在人才没有到位的时候,我们不会贸然杀进去。”
海通证券未来还将增加对于金融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业务的资本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股指期货买卖、利率期货以及期权、外币期货及期权等衍生业务。
而针对另类投资方面,海通证券也将正式成立专门的子公司。
国际化并购准备中
作为海通证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一直是海通证券坚定不移的方向。
在海通证券的布局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走出去”和“引出去”相结合的两部分。
一方面,利用国际化平台实现与内地业务的交叉销售机会。发挥境内外协同效应,尤其是投行、资管、经纪三大板块,例如跨境经纪业务、内地企业境外融资业务等。
相较“引出去”,海通证券的“走出去”显得更为雄心壮志。“我们重点是做大海通国际在香港的优势,尤其是建立海外的营销网络和培养国际客户群。”李明山表示。
事实上,海通证券已经瞄准了下一步的海外收购,其路径也将先从稳定大中华区,辐射亚太区方向发展。
据介绍,该公司海外收购目标已经设定为:在当地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目标业务能够与现有业务形成互补和协同作用;能够对目标行使控制权;目标可增强现有客户基础、分销网络和专门人才。
“简单说,是不赚钱的地方不去;成熟市场非常谨慎地进入;新兴市场最有活力的地方最适合去。”李明山笑着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