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投资周期、可观的投资回报、通畅的退出渠道,随着各行业优质企业争相奔赴资本市场,Pre-IPO成为PE、VC眼中最佳的盈利模式。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PE机构如今挖掘出另类“生财之道”——投资入股上市公司大股东,鼎晖增资入股鲁化集团即是最新案例。
鲁西化工昨日披露,公司控股股东鲁化集团日前已完成增资扩股,其中鲁化集团管理层所设公司持有鲁化集团10%股权,鼎晖投资旗下两家公司通过增资合计持有39%股权,但由于聊城市国资委在增资后仍持有鲁化集团51%股权,故鲁西化工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事实上,鼎晖入股鲁化集团已是近两月来发生的第三起PE投资上市公司大股东案例。此前,融睿投资和鼎晖投资于10月份通过股权转让合计获取了美的电器(000527)控股股东——美的集团15.3%股权;而博云新材(002297)控股股东中南大学粉冶中心也于上月完成了多元化改制工作,所引入的6家PE借助增资合计持有粉冶中心60%股权。
“PE上述投资案例的日渐增多并不出乎意料,这也侧面体现了当前PE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江苏省创投协会副会长李敏表示,PE此前较为关注周期短、回报直接的Pre-IPO项目,不过随着该领域竞争的越发激烈,Pre-IPO市场“僧多粥少”的格局则令一些PE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将投资目标进一步转向了产业上游。
此外,个别PE机构也有着特定的投资偏好。如鼎晖投资,在入股鲁化集团、美的集团前,其先前所投资的双汇集团亦可归于此类。
李敏指出,对于产业资本而言,PE机构的加入可为带来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丰富的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经验,进而发展壮大;PE机构所看重的则是产业资本在相关产业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通过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长线投资换取稳定的投资回报,由此实现“双赢”。
的确,鲁化集团相关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此番引入鼎晖是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国有资产吸纳社会资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鲁化集团快速发展,尽快实施政府要求的打造循环经济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的目标。同时借助鼎晖的资金、信息优势和国际化的视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集团实业做大做强,着力开发一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更高的前沿项目,与现有上市公司业务形成产业互补。
不过,PE资本逐利的天性使其未来退出事宜成为外界关注焦点,相较于Pre-IPO项目便利的退出渠道(即二级市场减持),上述PE机构通过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而分红获利退出显然不可取。PE机构一般会将该类入股事宜设定为中长期、战略性的投资,在各方通过合作完成既定目标后,集团整体上市、协议出让乃至转为上市公司持股等方式,都可作为PE今后有效的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