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LP前赴后继
早期项目渐受青睐
相比去年全民PE的市场热度,今年的PE市场多了红色队伍的加入。
2011年,国有LP以各种形式参与创投业务,红色PE加速进场。如证监会下发《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引导的券商直投,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印发《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引导的政府引导基金等,发展迅速,各具特色,成为年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另外,伴随着A股市场的调整,特别是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破发频现,导致上市公司估值逐渐回归理性,而创投机构争夺pre-ipo项目的竞争加剧,使得创投市场呈现出一片噪杂的声音。几家创投机构争抢一个项目的事件时有发生,而高倍的PE估值带给投资机构的则是退出的艰难,等待他们的或许是血本无归的命运。这种过度无序的竞争过后,机构投资者也变得逐渐理性投资,部分机构开始把重点转向更为早期的项目.
“融、投、退”三难齐现
投资人倍感“纠结”
虽然从数据上看,今年内,投资机构的融资和投资成绩显著,退出在下半年出现困难,不过,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数投资人看来,今年的“融资、投资、退出”三个环节让投资人感到纠结。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纪源资本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表示,机构拿了LP的钱要投资,好项目却并不多,有了好项目,但是企业家在众多PE的“追逐”下变得异常的挑剔,使得投资并非易事,而在二级市场退出变得困难,监管机构不断推出的新政,导致了IPO退出不再那么风光,因此,“融、投、退”难是成为今年投资市场的真实体现,而投资者为了不被“忽悠”,所以倍感纠结。
对此,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则在清科创业投资论坛上表示,今年的VC和PE热度有所减弱,募资、投资、退出等各方面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移。另外,创业投资行业的风险和收益发生了结构性转变。而高于12倍PE的项目很难被名牌机构所接受。所以创投机构的品牌,信誉和增值服务的能力日益受到监管机构和LP企业的重视。
而在李波看来,“融投退”难在上半年并不是这种情况,但是在下半年,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和2011年全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密切相关。这三个“难”其实有内在的必然逻辑,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另外两个都会出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宏观调控紧了,流动性就差,加上股市的非理性下跌造成的投资收益差,就表现为融资难。投资机构多了,好项目就更抢手,项目企业浮躁了,要价就更高,因而,就表现为投资难。股市不景气,新三板不成熟,兼并收购在大背景下难以大量实现,因而,就表现为退出难。
不过,从整体而言,今年的创投市场从六月份开始出现拐点,与上半年相比,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而在投资人看来,这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因为经历了去年创投市场变“疯投”市场之后,行业泡沫开始破灭,行业洗牌必将来临。
2011年创投市场十大事件
1 政策新规 PE备案制将推广至全国
12月8日,在PE备案制于部分省市试点近一年后,国家发改委推出了新规,将PE备案制推广至全国。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从股权投资企业(PE)设立与资本募集及投资领域、风险控制、管理机构、信息披露、备案管理和行业自律五个方面对全国性股权投资企业提出规范要求。并且,此次新规的推出是我国首个全国性的股权投资企业管理规则。
对于此次发改委的新规,多家知名PE机构合伙人表示,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是大势所趋。
点评:政府监管机构应该保护的是公众利益,而不是针对真正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如果针对少数人用私募的形式进行投资,并且是合格的,风险披露、回报、风险纰漏等问题就不需要过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