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叫群核,注册时是打算做云计算的,产品叫酷家乐,是互联网装修项目。我本人是07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之后,去美国UIUC读研,研究并行计算。后来工作了三年,第一份是在微软的ERP组,第二份是在Amazon云计算组。
“非主流”的初创期,不融资直接干
为什么非主流呢?
酷家乐的三个创始人都在美国工作过几年,都是工程师。平时闲着没事干的时候,鼓捣出了一个东西——快速渲染效果图。一般的渲染效果图,出的速度大概是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我们将它压缩到了十秒之内。当时也没想出来要做什么,只是觉得应该有用。后来美国工作待得无聊,我们就准备回国创业,那是2011年底。
不敢空手回国,于是我们就在美国找钱。在硅谷见了几十个天使投资人,最后和一个华人投资机构达成了意向。谁知道回国前在机场接了电话,要把我们的价格压一半,他说这个事具体回国我们再讨论。我想都已经进了关了,也回不去了,只能在国内继续融。但是接触了几家投资机构之后发现,融资比想象的困难,再加上当时比较单纯,索性学习华为不融资,直接干。
启动资金怎么来呢?几个人取了个人存款,凑了20万,再跟家里借钱凑了20万,一共40万就开始创业了。当时手上只有一个核心技术,行业还根本没有“互联网家装”这个概念。40万的钱也不够花,怎么办?
所幸我们朋友还挺多,团队本身技术实力也比较强,拿到了一些外包项目。比如说杭州滨江科技馆那边的电影播放器就是我们做的,另外还有一些云储存、渲染相关的项目。做这些项目一方面是赚钱养活自己,同时也是做核心技术的研究。
那时候我们开始做自己的互联网家装产品,当时想法很简单,做了一个展示软件放到网上,看有没有人用。一开始卖不出去,也没有人愿意付钱。一直到2012年底,终于有一个客户愿意买这个产品,当时一个月给我们十几万,觉得还挺多的。做了几个月以后,他提出来要独家。什么概念?我们合资,你们只管技术。后来我们想,这个东西可能继续做项目不是很合适,还是要做产品,于是就减少了项目方面的投入。可以说,做项目是为了求生存,做产品则是为了未来。
要是有个孵化场地该多好…
初创期困难挺大的。
公司的第一个办公室是在陈航家里,在阁楼下面有一个拐角L型的办公室。待了两个月之后,觉得不大对劲。当时我还没有回国,黄晓煌和陈航两个已经都在国内了。他们每天睡到12点才醒,晚上干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大家觉得这个节奏不是很对,可能是在家办公的缘故,于是出去找办公室。找了一圈,有位朋友在天堂软件园租了一层楼,还剩几间空的办公室,说你们来吧,免费用。我们觉得挺好,就去了。一开始在一个大概20平方的房间,团队10个人,一段时间后坐不下,朋友又把大会议室让给我们。
然后是招聘。一开始在家办公的时候,面试者一进门,看到办公环境如此屌丝,找个借口就走人了。后来我们吸取教训,就在浙大旁边找了咖啡馆面试,成功率稍微高一点了,能招到一些兼职的同学。我们会选择真正有认同感的人。由于两个创始人都是浙大毕业的,找学弟是一个很直接的渠道,和学校老师的关系也很好,我们就这样凑齐了第一批班底。除了学生,我们也找一些有工作经验的同事。邀请创业失败的人和有情怀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创业。早期的20个同事,除了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其他全是浙大的,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后来成为了团队的主力。
几次换办公室还有招聘的事,让我感觉到有一个好的孵化场地,有基础设施,有氛围其实很重要。孵化器可以提供很多创业帮助,比如启动资金,办公场地,人才招聘,产品方向等。在我们的经历中,早期靠项目还是耽误了一些时间,项目做完,也不会第二次用到那些代码,也不会跟合作方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成长期,天使要给力
我们边做事,边在犹豫要不要拿钱,到了2013年环境好一点的时候,就想着出去谈融资。一方面,我们做项目还是赚到不少钱,第一年有个几百万。另外,公司注册在江干区,区领导对我们很重视。我们入选了江干区“百人计划”,第一期获得70万资助。后来我们也去找了一些天使投资,最后选择拿了王淮的钱 。这样林林总总,大概凑了两三百万天使资金。
除了资金储备,团队很重要。初创期的时候,招聘困难,主要还是靠学生。而到了天使阶段,因为有王淮(也是浙大的)的投资作背书,招聘就会容易一些。一开始我们对期权很理想化,招第一个兼职员工的时候,都想过给他期权,现在来看当然是很不合适的。王淮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关于期权,招聘以及管理部门等,就这样我们从 20人到了40个。这个时间段积累下来的核心团队,不能有太大的能力上的问题,否则到了A轮启动就很痛苦。
所以成长期,我觉得最需要的是有好的天使投资。这里面更重要的可能是除了钱之外的东西,投资人要能给你各方面的建议,还要有丰富的人脉。我们A轮的投资方——IDG的合伙人,也是王淮给牵线搭桥的。
IDG进来后,在产品方向上产生了一些影响。当时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2B,一个是2C。我们的产品本质上是一个工具,做2B方向是非常合适的。当时我们三个人讨论,觉得互联网产品我们不能做,一个是没有互联网基因,另一个也没多少钱,感觉做了会死得很快。但是见了IDG,他说做互联网产品吧,给你们钱。于是回来的路上,我们开始讨论怎么做一款互联网产品。
2013年底,酷家乐第一版网站上线,业主、设计师,配上我们提供的工具,很快能出装修方案。运行了大概不到半年,到2014年4月份,酷家乐就成为了全国最活跃的家装社区。
从A到B,嗖嗖的
2014年9月,我们又融了一个B轮,GGV领投,经纬中国和IDG跟投。这个时期,我们一方面在核心技术上投入很高,每天出的渲染图相当于一个大型装修公司一年出图的量;另一方面,积累了很多数据。现在酷家乐是全国最大的在线户型图库,有100万标准户型图,很多房产网站和装修公司都来找我们合作。这件事不容易,为此,我们在全国各地找了很多画图的团队。
从A轮到B轮,当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时候,核心还是需要好的投资者。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是做产品。因为三个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本身没有特别好的产品概念,也没有做过互联网相关产品。所以一个好的投资人会告诉你,应该找谁去聊产品,创始人的水平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甚至是一些重要的业务合作——IDG的合伙人在家装领域看了十几年,全国各地做家装的人都认识,所以很多商务合作是通过他来促成的,这就是钱之外的投资资源。
第二是团队。在初创期很难吸引到背景好的人才加盟,因为那个时候他很难从你身上看出公司将来可以做成什么样子。而有了牛逼投资人做背书以后,往下谈就容易多了。A轮的IDG和B轮的GGV都会帮助我们去找一些优秀的候选人。我们哪方面缺人了,投资人就会到市场上帮我们找适合的人,拉过来聊。这些人如果通过猎头找,可能是接触不到的。另外,一些重要的职位,投资人也会帮助把关,从创始人之外的角度衡量候选人是否合适。
第三是融资。A轮的钱是2014年初到账的,那个时候没有开始花那些钱,因为之前的还没有花完,更不会想到去融下一轮。但是IDG很及时地给出了建议,意思是现在资本市场很热,但阿里上市之后可能就变比较冷,不管怎样,可以试试融一轮。
我们照做了,事实证明,他给的建议很正确。
因为2014年开始,互联网家装一下子火了。当时美国的Houzz刚完成新一轮融资,随后很多投资机构都找上了我们,电话直接被打爆。融资时机是很重要的,投资人追着你,价格就会往上走,谈起来也顺利。B轮我们前后只谈了两个星期就确定了。另外,设计好的融资方案也很关键,我们最后是由A轮投资方IDG帮助敲定的。
最后补充一点。在初创期、天使期,我们主要是自己埋头做业务,其他事基本不管。成长期就需要各方面的帮助了,比如媒体和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