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游戏
“等咱有了退出,就不怕再投资,到时候想投网络投网络,想投芯片投芯片。一次投两家,一家投着玩,一家学经验!”———这是投资行业内对“俩包子,吃一个扔一个”的戏仿版。不过事实上,很多天使投资人都是来自于这种“退出-投资-培养下一拨企业家—下一拨企业家继续投资”的循环。天使投资者有三类主要来源:曾经的创业者;传统意义上的富翁;大型高科技公司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者。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当年Sun公司联合创始人托尔斯海姆对Google两位年轻创始人的投资———“我听不懂你们的商业模式,但我还是先给你们一张支票,半年之后再告诉我你们在做什么。”而他开出的10万美元支票,成为了Google的首笔天使投资。实际证明,硅谷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良性循环体制的成功。
而在中国,在创建过程中曾引入风险投资制度、成功实现上市或退出的企业家,也为目前涌现出来的天使投资人的一种主流轨迹。———而因为是自己个人的钱,不受VC/PE投资周期的限制,也就使得天使投资人在投资时具有更多的艺术性和自由度,他不一定非要在什么时间急着花出多少钱,但也可能在短暂接触之后就为尚在襁褓中或脑海里的公司开出一张支票,而不必像VC投资那样要做较长时间的尽职调查。
但也正因为这种投资早期公司的“守护者”定位,天使投资的回报周期也会更长,毋庸置疑可说是“富人的游戏”。因此,用自己的、而不是借来的钱做天使投资成为最基本的入场原则,而像刘晓人那样用向周围人集资的方法,待到金融形势不好时,自然而然就走向资金链断裂,更是犯了天使投资的大忌。根据美国证交会(SEC)的规定,个人投资者的资产净值必须在100万美元以上或个人年收入20万美元、夫妇双方年收入30万美元以上,才有资格成为天使投资人。
炒房子最坏的结局可能是成为房东,但是做天使投资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其投资都可能是石沉大海。“如果到处都是天使投资人,那就不是天使,而是鸟人。”深港产学研产业投资公司董事长厉伟告诫人们,“成功的几率几乎等于失败的倍数,所以千万不要把救命养老的钱拿来做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