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转型
15岁就上大学的刘晓松,本来被家人期望做个学者。但他在清华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暑假去了深圳一家公司打工,与校园强烈的反差让刘晓松最终决定从清华大学退学去做实业。
在投资腾讯之前,刘晓松刚刚将他第一次创业所创办的系统集成公司转让出去,并去美国考察了一番。
"当时是1999年,国内互联网才刚刚全面兴起,而美国的宽带已经非常普及,手机也有非常多的应用,我当时就意识到,未来十年,电信公司传统的语音业务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结合的数字业务则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时今日,这番话似乎已无新意。
而在9年前,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对于未来赢利模式都还看不清方向,刘晓松的这个观点无疑有相当的预见性。
2000年5月,华动飞天公司宣告成立,公司主要运营基于互联网的手机PIM(个人信息管理)业务,成为全国最早与中国移动合作的WAP网站之一。
此后不久,一次偶然的尝试让刘晓松从此与音乐结缘。
当时刘晓松在深圳当地的报纸上登了一个很小的短文,告知可以在他的A8.com网站上为手机下载铃声,这本来只是一个小创意。结果当天就有26万人次下载。
于是,接下来A8.com上琳琅满目的铃声下载成了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这时,需要资金进一步发展的A8音乐和位于深圳的风险投资商深港产学研一拍即合。由此,刘晓松为A8引入了除天使投资之外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有了新资金的支持,A8的发展更为迅速。
然而,随着这个行业日趋火暴,一个严峻的问题——盗版泛滥,开始暴露出来。
在传统唱片公司与互联网企业打了几场官司后,一些互联网公司消失了,而与此同时上千家小公司又冒了出来,局面更加混乱。
事实上,这些纠纷的背后,还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的唱片公司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并没做好准备,迎接变化。
2003年,刘晓松与他的创业团队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公司实现转型,由综合性无线内容提供商转变为专注于发展数字音乐,即通过电信手段(如宽带、无线等)来传播正版音乐。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公司到了一定规模后,一定要专注,在泥沙俱下的局面中自己杀出一条路来。"刘晓松打了一个比方,"互联网只是碗和筷子,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大米饭。"
A8的这次转型再次得到了风险投资商的支持。
说来也巧,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曾是刘晓松的大学老师。事实上,IDG投资腾讯就是刘晓松在中间牵线搭桥的结果,而出于对刘晓松的信任以及看好A8发展前景,IDG投资了500万美元。
然而,坚持做正版并不容易,由于唱片公司往往以高昂的价格将旗下音乐卖给互联网公司,对于A8来说,利润空间无疑被大大压缩。
这时,刘晓松发现一些琅琅上口的歌曲开始通过网上迅速流行起来。这些歌突破了传统的音乐商业流程,完全由网友原创,并且由互联网走红。
刘晓松嗅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他开始推出国内首家原创音乐互动平台,以网络的优势收集原创音乐——与创作者就歌曲版权签约——分次把歌曲卖给唱片公司、网络上提供收费MP3下载、作为彩铃或铃声下载获取收益。
接下来,刘晓松个人还与IDG一起投资了原华纳中国总裁许晓峰创立的创盟音乐公司,开发原创音乐。
到2004年,A8音乐的业绩增长迅速,而2005年,利润又增加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