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投资
有人说,扎克伯格与米尔纳的组合正悄悄改变整个行业。扎克伯格改变的是互联网的模式,而米尔纳改变的则是硅谷的投资方式。
与传统创投的投资方式不同,米尔纳不愿意与竞争对手比拼在初创企业中识别未来之星的眼光,他更喜欢投资那些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行业领头羊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或者是有潜力成为行业领头羊的企业。换句话说,那些已确立地位并处于创业后期、拥有规模巨大而又增长迅速的市场及数百万用户、财务稳固的互联网初创公司才是他的猎物。米尔纳将这种投资方法称为“晚期投资”(late-stage investment)。
米尔纳的单笔投资一般都在1亿美元以上,因此他往往比较谨慎。在投资一家公司之前,至少要花费一年时间进行研究,而且在采取行动之前要考虑10~20个投资因素。
除此之外,在米尔纳的视野中,他投资的每一个公司都至少能引领全行业5年、10年甚至15年的潮流。因此,不同于那些赶在上市前夕进入、然后很快退出获利的传统晚期投资,DST愿意将投资回报周期拉得很长。他甚至帮助公司延缓上市,让仍处高速发展时期的公司能专注于产品和增长。
米尔纳持有这样一个观点,让初创型的公司上市会给企业本身带来很多干扰。不仅上市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投行、投资者商谈,上市后也要面临财务数据公开、财务表现压力和各种审查,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并不合时宜。
米尔纳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他的资金进入公司之后,他并不要求拥有董事会席位、优先股、特别投票权以及任何能影响公司重大决策的权力。“放弃董事会席位反而更可以放手投资各种有潜力的公司。”米尔纳这样解释他的方式。
新目标浮出水面
至今仍保持不败战绩的米尔纳正在物色新的投资机会,但现在的DST公司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许多互联网公司反过来想敲开DST的大门。
根据最新的报道,米尔纳旗下名为DST Global 2的投资基金已经成立,而他目前对中国的兴趣升温。据俄罗斯《新闻报》报道,米尔纳已向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京东投资“数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很可能是5亿美元。
京东商城被认为是DST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案,但并非是第一家与DST发生关系的中国公司。此前米尔纳曾投资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腾讯也曾在2010年3月斥资3亿美元收购了Mail.ru大约8%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米尔纳的“晚期投资”策略也并非一成不变。今年1月,米尔纳与高科技超级天使投资者罗恩·康威(Ron Conway)一起,向Y Combinator创投公司去年孵化的43家公司每家提供15万美元的可转债贷款,这意味着他开始买入初创公司的股份。Y Combinator的创办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据说是米尔纳的偶像。
米尔纳近期还斥资1亿美元对数字音乐服务商Spotify进行了投资。
Related 米尔纳小档案
1961年11月11日,米尔纳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专门研究美国管理实务的经济学家,母亲则是一名医生。米尔纳的儿时理想是成为一个科学家。于是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俄罗斯国立大学攻读物理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苏联国家科学院一名研究粒子物理的研究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然而,米尔纳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1990年,他持奖学金远赴美国沃顿商学院深造。在学校里,米尔纳的勤奋好学给教授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他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敏锐思维也被认为将来“可能会有远大前程”。
完成学业后,米尔纳进入世界银行金融部门工作,其间他结识了俄罗斯石油和银行业寡头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
回国后,米尔纳在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Menatep银行建立起经纪和投资银行业务并担任主管。后来他结识了美国对冲基金新世纪控股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的负责人格雷戈里·芬格,并与其共同创建了一家主要投资于俄罗斯互联网行业的风投公司——“网桥”(NetBridge),他与互联网企业的“情缘”就此起步。
米尔纳现在对于互联网公司的热衷只能用狂热来形容,而在艺术家妻子茱莉亚(Julia)眼中,他已经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机器人般的工作狂。
除了白天的日常工作,晚上才是米尔纳最忙碌的时候。他经常深夜2点打电话给投资经理,与对方至少聊到凌晨5点。 4个多小时的睡眠对他来说已经算是十分充足。
投资Facebook之后,他变得更加忙碌,大部分时间奔波于全球各大城市,与潜在的投资对象进行商谈。为了保证与家人的见面时间,出差时他总会带着妻子和两个小女儿。而且无论怎么忙,米尔纳还是会抽时间阅读他给两个女儿布置的功课。
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的米尔纳在莫斯科和旧金山拥有价值上亿美元的豪宅。除了高科技的装备之外,他的房间中还挂满了茱莉亚的画作和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