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感受到天使投资在近些年来更加体制化,规模化。总的来说是件好事儿。但市场和种子投资者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观察其中一些投资公司有规律的进化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个天使投资人送出很多支票,然后小有成就。事情通常都是这样发展。但令人惊讶的是一个独立天使投资人如何接触到那么多笔好买卖,愿意把大量的钱送入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他们发现自己被很多大基金的意见和新闻报道所说服,外加一些偶尔的成功案例。“这事儿太简单了!”他们心想。但大基金永远是大型食肉动物,就像恐龙。我个人做的要比他们好得多,如果我有更多钱的话。
一些合伙人也认为天使投资人会演变成为小型风险投资(或者说是超级天使投资人)。他们手中管理着700万到2500万美元的投资,继续着他们的策略——进行更多的小额投资。但他们很快意识到有点不对头。因为他们下一笔5万美元的投资可能缩水20倍,而且没有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通常他们的策略会演变成增加每笔投资的数额并且只专注于那些有创收潜力的公司。
但他们又意识到好的投资不如以前那么容易了。以前只要投入5万到10万美金就能入股,但现在我虽然付了更多的钱,但其实只是成为了另一个投资公司的小股东。我需要更早地发现有潜力的公司,在他们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让我们在他们中间建立良好的声誉,能够盈利的声誉。
事情变得更糟。超级天使投资人发现他们并不能成为一些投资的大股东,他们意识到跟着其他投资人的脚步并不能让自己成为大股东,因为通常一个好项目只容得下一两个大股东,而且你要投入一笔可观的费用来争取。
超级天使投资人也意识到应该坚定自己的投资策略,比如对于已经成功的案例投入更多的钱。但也经常抱怨“我就知道X公司能成功,早知道应该投给他们更多的钱”。但可笑的是这些结论往往并没有数据支持,他们仅仅是后悔那些本应成功的投资。但真正的困难的往往是发现一个有潜力的项目。因为他们不像那些成功的风险投资者,有着失败投资的切身经历。
此时,调研数据开始成堆增加,超级天使投资人开始考虑扩张团队,但更多的员工意味着更大的开支。
所以,正如上文所说,天使投资人们便有了如下的理由进行一笔更大的融资:
1. 想在每笔交易中投入更多,以期更大回报;
2. 想在一个项目中成为大股东,说话算数;
3. 希望在成功的案例中投入更多;
4. 更多的员工导致更大开支。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哈哈,一个传统的风险投资公司诞生了。同时,他们也开始被那些在小额投资中屡屡收获的种子投资人所困扰。
总结与建议:
1. 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你的投资优势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但你可以通过一个合适的数额参与到其他投资者的项目中间,尤其是当你有着不错的声誉时。
2. 规模化比看上去更难。常有一些很棒的公司有机会获得巨额的集资,但他们为了坚持自己的策略拒绝这么做。但更多的公司往往最终踏上了巨额融资和扩张的道路。
3. 超级天使投资人就是风险投资。他们被其他投资者一样的动机束缚了,他们的行为也更像是风险投资。除非他们以不同的投资策略从头开始,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比如成功的投资者 Ron Conway 或是 Paul Grah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