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高思在多年前曾担任过德文教授,如今,他所讲述的话题已经转变为了“领导力之艺术”。
在美国,几乎半数以上的创业公司都获得过来自硅谷银行的贷款。然而,进入中国10年多来,硅谷银行在中国始终迟迟没能得到正式的认可,即获得属于科技银行的“牌照”。
“我知道中国目前在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科技企业发展也高度重视,当然我们也看好这个市场,因此希望把硅谷银行的模式带到中国,分享这三十多年的经验。”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魏高思的话透露出硅谷银行对中国市场的锲而不舍。
硅谷银行的美国佳绩
“有着40多亿美元资产的硅谷银行,在全美8000多家银行中只是个‘小弟弟’。”面对记者,魏高思言语谦逊而低调,不过,这无法掩饰硅谷银行在美国结出的累累硕果。
1983年,硅谷银行由几家银行机构出资创立,注册资本仅500万美元。当时在硅谷开设的银行虽有350家之多,但这些大银行多把服务对象放在大公司身上,对中小公司则无暇顾及。“硅谷银行”这个名字为它实施创新型的经营战略埋下了伏笔——为“硅谷服务的银行”,就应该是为创新和冒险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自1993年开始,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已经刷新成了17.5%,而同时期的美国银行平均回报率还在12.5%左右。这样的成绩也使得它在仅仅10年后,就一跃成为全美新兴科技公司市场中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
“我们的业务主要就是商业贷款,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提供给那些已经拿到风险投资的创新型企业,另一种是针对一些风险投资基金。”魏高思介绍。
魏高思总结了两点硅谷银行模式的高明之处:第一是硅谷银行的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其他商业银行;第二点则是总会尽一切可能控制、规避风险。加之硅谷银行的资金来源成本又是最低的,收益自然比较高。另一方面,近百年来97.5%美国的银行倒闭均缘于贷款损失,即“坏账”,硅谷银行的相关数据却很惊人:20年来,每年的坏账损失率不到1%。
“能把这种‘贱买贱卖’的生意做好的关键是如何规避和控制风险。规避风险的重要原则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魏高思说。
在魏高思看来,硅谷银行之所以能控制好风险,首先是不涉足房地产市场,因为这是一个最大且周期性最明显也最容易产生坏账的市场;其次,硅谷银行业也不依赖抵押品的交换;再次,硅谷银行在选择投资之前不会盲从于硬性的规章制度,选择全依靠自己的抉择与判断;另外,与客户企业频繁的接洽所达成的高度了解也是保证低风险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硅谷银行规定所服务的客户对象必须是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此外,硅谷银行会与客户签订协议,要求以技术专利作抵押担保。这个协议就迫使风投必须与硅谷银行合作。
“金融家的能力不在于回避风险,而在于能否找到与高风险匹配的高收益,并且使这种收益变成稳定而可控的。”魏高思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