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中止潮”会出现吗?在八菱科技发行中止后,一切似乎变得可能。但对于投行,显然不希望新股发行市场由目前的“破发潮”质变为“中止潮”。
那么,在一级市场,如何才能在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保持利益的均衡?如何提升保荐机构的销售能力?未来新股发行制度该如何改进?带着诸多问题,记者昨日对多家投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机构数量下限门槛之争
根据新股发行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应当中止发行。在八菱科技事件发生后,业内投行人士对该条例也有了不同看法。
“其实只要参与询价机构愿意申购,那么来了19家还是21家区别并不大。”某大型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认为,在目前环境下,仍设置询价机构数量下限似乎不太恰当,不应该因为少一家机构而影响整个发行计划。
上述人士续称,在市场过热时,这一条例能使首发(IPO)报价趋于合理,防止价格操纵。但在市场低迷时,必须凑够20家机构则变相提高了发行成本。
不过,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则认为,20家询价机构的门槛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太少机构参与询价容易滋生内幕操纵的行为。
是否授予自主配售权
所谓的自主配售权,即作为主承销商的券商投行在新股发行时,有权利自行选择配售的对象和条件。但在现行的发行体制下,主承销商在网下发行时仍采用摇号抽签的配售形式。
八菱科技中止发行让许多券商投行看到了危机,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应该尽快开放自主配售权。
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以往一级市场火爆的时候,投行过着不愁吃喝的日子。当时推出自主配售的条件并不成熟。但今年以来,市场环境的改变虽然令投行对机构的营销能力不断加强,但缺乏配售权使其在营销过程中,无法给予机构客户配售承诺已成为主要障碍之一。
上海某券商投行人士称:“如果能够取得自主配售权,主承销商的营销能力将大大加强,也更有利于维护客户关系。”
发行时点的选择
明知目前发行市场环境欠佳,主承销商为何还选择在这个时点强行发行?对此,多位投行人士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首先,在目前的保荐制度下,投行作为上市的通道,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都希望在过会后,尽快完成发行工作以腾出通道。另一方面,也必然有来自企业的压力,通常企业都希望尽快发行,投行即使认为时点不恰当也很难说服对方。
其次,不稳定的发行窗口也是各家投行急于发行的重要原因。回顾2008年的情况,当时就有很多已过会的企业被暂缓发行。目前舆论对高速发行节奏的质疑,导致许多券商投行担心发行窗口随时可能会闭合。
“两方面因素都促使投行希望尽快完成上市工作,以免"夜长梦多"。”北京某投行人士称。
估值应回归理性
频频出现的新股破发无疑也是八菱科技发行中止的导火线之一。
“在这个全民PE(私募股权投资)的时代,前期投资者对创业板的热情推高了发行市盈率,这也给目前的出现情况埋下了伏笔。”上海某券商投行人士称。
据了解,由于PE的哄抢,导致许多有潜力的企业在上市前的市盈率不断攀升。“目前20多倍市盈率的项目都有人抢。”某PE人士称。这也推高了新股发行时询价机构的成本。
某投行人士表示,“现在,许多人不愿意在高价位接棒了。”八菱科技事件已敲警钟,估值应该回归合理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