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投资银行 >> 浏览文章

影子银行暗战汹涌 民间借贷走向疯狂

2012-3-10 21:59:29时代周报 【字体:

今年以来,高利贷案件不断曝光,在全国遍地开花。5月,江苏泗洪疯狂的高利贷案件被曝光;8月,福建多地发生高利贷崩盘大案;9月,温州传出48亿高利贷资金链断裂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近日,河南因为担保公司资金断裂,理财客户纷纷要求退款,河南有将近1600家担保公司,超过10万的从业人员。

10月17日,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在FT中文网撰文指出:简单的测算显示,中国目前的“影子银行”金融体系大约运营着人民币10万亿元的资金。民间借贷“野蛮”生长,影子银行风险凸现,寻租空间也因此开启。

今年以来,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不时爆出有关信贷从业人员因寻租事件卷入民事纠纷的传闻。如何加强全面监管,谨防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要求也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重要内容。

民间借贷疯狂

据浙江义乌一位城商行分行行长透露,在浙江当地,类似泰隆、稠州银行这样的本土银行,在面对一些短期贷款时利率换算成年息最高也企及120%。

银行尚且如此,民间借贷的疯狂可见一斑。以江苏泗洪等为代表的全国多地,已到达了一种全民皆贷的地步,俨然是一个非机构的金融王国。“一般加到最后一层会比最初多10个点。”江苏一位放贷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与其追究金融系统生态失衡谁是罪魁祸首,不如拷问一下民间高利贷是如何走向疯狂的。“民间借贷一直存在,江浙一带孕育了这么优秀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民间借贷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上海创投协会一名高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浙江那边很多地方都有行会组织,当地有头有脸有钱的人都通过这个行会组织放贷或是借钱,成为企业之间资金融通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有组织架构的吸储和放贷的金融机构了。”稠州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李健也告诉记者,而且行会内部大家都是熟人信得过,资金融通就更为便捷。通常这样的机构在当地都很有影响力,和本地的银行关系也很好。

此一时,彼一时也。江苏东台一名化工厂企业主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现在实业都不景气,一开始企业主借钱都是真心为救企业的,但现在这么高的利率,企业毛利率才多少?“现在就是不借钱是死,借了钱死得更快。”

事实上,在珠三角、长三角乃至东南沿海地带,这样的企业主并非个例。昔日救世主变成今日催命符。“现在变成恶性循环了,有些人借钱就是为了放高利贷,有些人借钱是为了还高利贷。”江苏东台一位从事民间借贷人士称。

实体经济迟迟不见向好,唯一的出路就是将手头资金投向民间放贷攫取暴利。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生存维艰,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借贷兴起。实体行业的萧条和金融行业的诡异繁荣形成了有趣对比。

事实证明,政府决定采取强硬的手段对抗通胀的那一刻,潘多拉的魔盒就已经打开。收紧银根则是造成大量灰色市场的直接诱因。“利率市场不放开管制,寻租空间就永远存在。” 深发展小微企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资本逐利是天性无可厚非。”

隐秘的产业链

8月,16家上市银行中期报表业绩靓丽,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成为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强劲动力,13家银行披露理财产品销售总额约13.43万亿元,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就达到了10.43万亿元,截至目前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6000多只,已接近去年全年总量。

在影子银行的灰色产业链里,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从监管体系内流出的资金是其重要力量,大量资金借由该渠道从体制内游离到监管之外。而典当、担保等机构的运作则更为草根一些。截至今年6月底,仅浙江一省典当企业发放贷款累计总额199.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20%,实现税后利润11422万元;同时全国共有典当行5238家,实现典当总额1180亿元,同比增长38%。

根据央行规定,民间借贷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上,就应界定为高利贷范畴。

为此,影子银行采取了种种迂回的手法。据江阴一位典当行公司老板介绍,在具体涉及借贷业务时,他们往往将计入利息的总额签作借贷金额,或是签署两份合同,一份合同把利息水平做在同期基准利率4倍之内,另外将剩余利息再签作一份咨询合同,据称这也已成为典当行、担保、小额借贷等商业主体参与民间借贷时规避法律限制的通行做法。

除此以外,时代周报记者从江、浙两地获悉,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之下,想尽一切办法以从银行获取低息贷款,再高息转手借贷市场套取利润,甚至成为一些大型国企的主营业务之一。企业通过假的贸易合同或虚报销售数据,获得贷款后再以高利贷形式转贷出去。而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股市融资攫取的资金也并未用于实业深耕,而是进入了同一领域。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初到8月底,有关上市公司发布委托贷款的公告共117份,有64家上市非金融企业发放过贷款。放贷总额达169亿美元,较去年增加38.2%。这些企业中,有35家的放贷利率高于标准银行利率,年化利率最高达到24.5%。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