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投资银行 >> 浏览文章

用预备板消化IPO“堰塞湖”

2012-11-18 15:41:53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数量庞大的、排队等待证监会发审委批准IPO的企业,已经成为高悬于A股市场头顶上的“堰塞湖”。日前,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浙江宁波召集20余家券商代表讨论IPO问题,据会议披露的材料透露,目前排队在会审核企业共有780余家,加上即将申报的,排队发行的企业有800余家。这些企业对A股市场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上,在此前一两个月里,IPO已经基本处于暂停状态,这给券商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在不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让这些企业能够顺利完成IPO,这需要市场的制度创新。

据媒体报道,针对高悬的800余家IPO企业“堰塞湖”,广发证券(000776)提出可以建立一个IPO预备板,也就是说,让这些申请企业先行在市场上亮相,在预备板上“挂牌”一两年,但不发行股票。

虽然这种设想在国外成熟市场上尚无先例,但笔者认为,在A股市场上倒可以尝试。

所谓预备板,不同于目前沪深两家交易所建立的各种“板”,而是让企业在向证监会提出IPO申请的同时,先按照目前对已上市公司的管理制度来要求自己。比如,企业一旦提出IPO申请,就必须按照目前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定期进行信息披露,包括年度报告、半年报、季度报告以及重大信息公开报告等,当然,所公布的信息必须符合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不能造假。而证监会也可以同时展开对它们的监管,一旦发现造假,公司的IPO申请就自动中止,并且在若干年内不得重新提出申请。

实行预备板制度,不仅可以延缓目前过于集中的企业IPO,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持续的信息披露对申请公司的优劣进行检验,可以使一些企业放弃IPO申请。

目前,企业对IPO大都有迫切的愿望,主要是因为已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圈钱示范效应,在这种效应激励之下,不管企业是否需要资金,都会拼凑投资项目提出IPO申请。在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中,难免会有拔高甚至造假之处,而证监会虽然设立了审核制度,但面对形形****的申请企业,要求发审委成员能够一一识别,也是不现实的。

设立预备板以后,通过连续的信息披露,这些企业将真实地呈现自己的面貌,从而给发审委成员的审核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样做,可以使发审工作更科学、更有条理。

尤为重要的是,在预备板制度建立起来后,由于有了整个市场的监督,企业的造假将很难得逞,而其可能的造假行为被揭露以后,由于它们尚未公开发行股票,对市场的危害也小得多。相比之下,目前一些企业在上市前过度包装,由于缺乏一定时期的考验而轻易过关,上市以后很快变脸。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虽然会遭到谴责,但投资者的损失已经造成,企业圈钱的目的也已达到。

当然,这一制度设立以后,对于那些申请IPO企业来说,客观上会造成IPO成本上升。但是,正是应该通过这项制度让企业明白:IPO本是一把 “双刃剑”,企业在获得大量融资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各种义务,包括企业利益向投资者的让渡。

目前企业对IPO表现得过于热衷,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它们在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缺乏对义务付出的感受。在预备板上,让这些企业先按上市公司的要求“真刀****”地接受考验,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虽然这种压力与股票上市后二级市场的压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也可以促使企业重新考虑自己的上市申请。

在A股市场建立预备板,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设想,似乎也超越了股票市场的既有制度安排。但是,改革开放事业需要不断地制度创新,只要有利于人民利益,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具体到股票市场,预备板的建立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上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积极探索,将这个“板”建立起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