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进入零售实业的“苦衷”
对王吉绯而言,如果说前十年的奋斗还是在行业浑沌期四处寻找可以“一本万利”的机会的话,那么2008年就是他决心洗白上岸的一年。
在股市呈现大熊市的2008年底,王吉绯斥资近2亿元在丰台区西南四环边上购入资和信百货大楼。一方面,通过购房、装修及配套费用的支出巧妙地掩饰了当年因为股市大熊市而可能出现的投资巨额亏损;另一方面,则为资和信的“洗白”转型布下了意义深远的一着棋。
同样是在2008年,国际发卡机构雅高曾委托零点公司对国内的预付卡市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至少是一个有着8000亿市场规模且正以2倍于GDP增速的速度迅猛扩张的行业。而这一年前后起家的预付卡公司,尚不需要像现在这样,想发行1亿元面值的预付卡必须先拿出1亿资金备案,而是至多可以用1元钱发行12.5元的预付。
这个巨大的杠杆效应,让资和信的预付卡业务从2008年初的3.9亿元到当年年末就增至13亿多元,至2010年9月底更高达27.78亿元。这也正是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预付卡行业出台明确监管政策的时候即将来到。
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七部委《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多用途卡由人民银行进行监管、单用途卡由商务部进行监管,并明确了发卡和购买、****和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等制度框架。也就在这一年,经过三年培育的资和信百货开始扭亏为盈。
按照资和信百货总经理平莉的说法,预付卡业务天然无法与商业企业和终端消费行为相割裂,因此,出于产业链上下游延展的考虑,只要预付卡公司有这方面的资源、资金、契机和市场环境就可以涉足其中。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进军零售业,也为资和信的预付卡业务提供了更强大的竞争优势。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随着政策监管的日益严苛,预付卡公司开具****的自由度正在缩紧,并有可能消失,这本身会对B2B的预付卡销售造成严重冲击。但如果有百货零售商场在背后做依托,则会大大减轻这方面的顾虑。
此外,毋庸置疑的是,作为一家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标的企业,从预付卡业务转入零售、乃至商业地产等实业领域,亦能在严格的政策监管之下,开拓出更多原本单一从事预付卡业务时“不可为”的投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