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投资银行 >> 浏览文章

黑白中国概念股声名狼藉背后 中国企业信誉阵痛

2012-6-6 6:13:46法人 【字体:

    中概股如何变得声名狼藉?机构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不信任导致投资战略极为保守,曾经跃跃欲试的普通投资者也对其热情锐减,许多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融资的梦想已然破灭。还有通往太平洋彼岸的另一种路径吗?

    中国概念股正面临一场危机!

    2011年以来,大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跌破了发行价。截至2011年底,被停牌和已经退市的中概股公司已有近50家,其中大部分是被动退市。

    未退市的中概股公司,日子好过的也不多,股价不到1美元的公司多达数十家,而1美元已是美国股市的退市警戒线。

    近段时间计划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同样频繁遭遇不幸。此前,迅雷公司曾在登陆纳斯达克前夕临时决定暂停上市;4月25日,神州租车也步迅雷的后尘,于上市前宣布暂停IPO;而在神州租车之前刚刚登陆纽交所的唯品会,在上市当天即遭遇破发。

    这场始于去年初的危机,一直蔓延到现在,仍有愈演愈烈之势。核心观点认为,一些中概股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是造就中概股危机的主因。但不能否认的是,并非所有中概股都存在造假问题,但个别公司的行为已殃及池鱼,诚信危机令所有中概股蒙羞。

    此时此刻,中概股该如何重树信心?

    1 中概股内外交困

    5月7日,中概股再现新一轮“暴跌”,在美上市的主要中国概念股多数未能幸免。其中,中网在线大跌13.59%,美新半导体跌12.94%,武汉通用、能发伟业、思源、酷6等22只个股跌逾5%,其中酷6跌6.42%,人人、当当网跌逾3%,优酷、土豆、百度跌逾1%。

    5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称“SEC”)宣布,起诉总部位于上海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德勤上海”),原因是德勤上海拒绝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向SEC递交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而这些文件与SEC正在调查这家公司涉赚财务造假的案件有关。

    SEC起诉的依据是德勤上海违反萨班斯法案第106条的规定,这是SEC首次以此为由起诉一家总部未设在美国的海外会计师事务所。

    尽管此次诉讼所涉及的中国上市公司名字并未被披露,但SEC此举被认为是剑指中国概念股公司,意在厘清其财务数据造假问题。

    易观国际分析师齐剑哲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概念股大规模上市,始于2010年下半年,以麦考林为代表的第一梯队顺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此后,当当网等一大批企业也前赴后继,掀起中概股公司赴美上市高潮。其中,相当部分企业通过借壳的方式上市,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美国监管机构的审查。

    “最初,美国的市场及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并不是非常了解,他们只是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概念股,认为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由于信息不对等及种种原因,大量的投资人买入中概股。”齐剑哲表示。

    至2011年初,开始有中概股的负面新闻陆续爆出。最典型的就是麦考林,一度有很多投资人对其提起诉讼——投资人认为,麦考林在招股书中的信息过分夸大了盈利预期。时至今日,上市发行价为11美元的麦考林,股价已跌至不足1美元。

    “很多之前借壳上市的公司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证券监管机构还专门对此颁布了一些规范措施,开始限制借壳上市的行为。”齐剑哲告诉《法人》记者,伴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美国监管层及投资人对中概股的质疑,在2011年中旬达到高潮。

    彼时,美国上市窗口紧缩,人人网、土豆网、盛大文学、凤凰新媒体、世纪佳缘、迅雷等大批企业恰好赶在此时赴美上市,大多遭遇不顺:土豆网上市一波三折,虽最终成功,但市值并不理想,在与优酷合并之后,土豆网已确定退市;迅雷和盛大文学则在上市前夕临时决定延期上市。

    “到今年上半年,中概股市场情况开始有一定恢复,但目前上市的窗口仍没有完全打开。”齐剑哲说,很多之前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缺乏规范,一些企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导致美国投资人对中概股的信心受到了很大影响。

    2 诚信缺失?

    “不诚信的毒瘤必须被切除,中概股才可能获得新生。”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丹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王丹看来,中国概念股的危机,主要源于两大因素。首先是过去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财务作假、高管侵吞财产等事件的频发,导致了中国概念股陷入整体信用危机,而投资者做空,媒体的导向,致使股价一路下跌;其次,欧债危机、美国经济疲软的整体经济形势下,投资者转投国债等安全金融产品的趋势增强。

    “从企业角度看,部分企业的上市准备不足、对美国资本市场规则的不熟悉、业绩低迷也是破发的重要原因。”王丹告诉《法人》记者。

    部分企业在上市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利用财务造假等手段上市并制造虚假业绩,这严重违反了基本的诚信原则,也是导致中概股陷入危机的最根本原因。

    有媒体报导称,总部位于哈尔滨的中国教育集团(CEU)自称是中国领先的教育服务公司,提供优质在线学习资料是其主业之一。但有美国投资机构通过互联网流量监控网站检索发现,CEU旗下的主要盈利网站的日访问量非常低,最少的一天仅有几十人次。

    “有些中国公司的盈利好得难以置信,简直是违反基本常识。”一些研究机构人士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

    毫无疑问,整体信任危机给计划赴美上市的企业带来了一场严冬。机构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不信任导致对中概股的投资极为保守,给出的价格也被压得很低,普通投资者也会对中概股的热情锐减,这都使得中国企业的美国上市之路会走得较为艰难。

    尽管中国的科技企业有自身特有的一些优势,如国内劳工成本相对较低,本地市场很有前景等,但在创新方面还是有所不足。与美国科技企业相比,中国的科技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所以一些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本就不具备太多优势,加上负面消息频出,赴美融资想达预期就变得非常困难。

    易观国际分析师齐剑哲认为,欲上市的公司或多或少总会对自己的财务数据进行一些调整,使其看起来“漂亮”一些,这本无可厚非。但此前被爆出的一些中概股企业可能是过分的夸大了,甚至是完全的造假。

    除财务造假外,在招股书中对未来前景的过度描述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实际上根本就达不到其预期的增长速度。这一行为,也会令投资者感到被欺骗。

    齐剑哲表示,一些欲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还存在VIE(协议控制)结构,对投资人来说,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从而增加投资风险。

    3 殃及池鱼

    不能否认的是,并非所有中概股公司都存在造假问题,但个别公司的造假行为已经令所有中概股失去美国投资者的信任。对于近期计划赴美上市的企业来说,影响可谓深远。

    “国内很多企业可能存在侥幸心里,认为不一定会被查出。”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这导致一些即使不存在虚假信息或过度包装的中概股公司,也遭到牵连。

    美国投资人的做法可以理解,在他们难以判断一些企业是否诚信的情况下,就没办法给出一个合理的估值。美国股神巴菲特曾有一个很有名的假设:如果一生之中只给你五个机会买股票,那你一定会非常谨慎,不会轻易决策,赔钱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美国投资专家斯瑞士认为,针对中概股公司的指控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属实,一些非常好的中国公司也在这个大环境下深受其累。美国的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优秀企业之间出现了断裂。

    “在没办法搞清中国企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时,美国投资者只能以脚投票。”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刘纪鹏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神州租车事件就发生在此背景下,汽车租赁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尤其是美国市场对汽车租赁非常熟悉,产业也较为发达。

    “但这么好的一个‘概念’,发行价格却上不去,不得不撤销IPO,真的是敲响了一个警钟。”刘纪鹏告诉《法人》记者。

    向威达认为,大批国内企业赴美上市,一方面源于美国资本市场规模庞大,在融资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上市门槛较高,排队的企业太多,难以满足尽快上市融资的要求。

    但在中概股整体疲软的环境下,赴美上市会面临折价问题,与此同时,赴美上市成本较国内为高,美国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收费都很高。

    向威达建议,股权融资应该选择市场繁荣的时间,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目前全球股市包括美国股市都比较低迷。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把股权融资放一放,采取其他融资方式,比如债务融资等。”。

    除外部因素外,一些中概股公司本身的成长性也受到投资者质疑,尽管大家在招股书中对于前景的描述通常都很“灿烂”,但对于高科技股来说,投资者首先看重的还是其未来能否稳定增长。而一些中概股公司在赴美IPO之前始终未能实现盈利,也缺乏创新的盈利模式,这也是上市“遇冷”的原因之一。

    4 遭遇猎杀?

    今年4月初,一家中文译名为“浑水”的美国机构,连续对总部位于中国大连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傅氏科普威发布研究报告,直指傅氏科普威存在欺诈行为。另外两家上市公司——在港上市的旭光新材料和在美上市的分众传媒也被“浑水”发报告声讨。

    这家全名叫做浑水研究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的机构,对许多中概股公司来说并不陌生。自这家机构2010年成立以来,矛头就一直指向中概股公司。数年间,其发布大量指责中概股公司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许多中概股公司的股价。

    包括东方纸业(ONP)、绿诺科技(RINO)、多元环球水务(DGW) 和中国高速传媒(CCME)在内的多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因浑水公司的揭发导致股价大跌,分别被交易所停牌或摘牌。

    浑水公司被认为是专门研究“做空”中概股公司的美国机构之一。在美国市场,此类机构还有许多,他们以“做空”为业务模式,依靠打压中概股公司股价牟利。

    EOS基金是另一家被认为以做空中概股为主业的机构,这家主要业务为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却被指参与“猎杀”其服务的中国赴美上市公司。

    去年年中,美国最大的非银行券商盈透证券宣布,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132家中国公司的159种股票。这一举动揭开了新一轮投资机构做空中概股的序幕。

    中概股的时运不济,因此也被认为是做空机构的恶意为之,中概股股价暴跌也被演绎为一场“阴谋论”。

    “不排除国外一些机构通过做空把股价打下去从而获利,毕竟很多中概股公司股本规模并不大,通常只有几亿美金,做空机构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能影响其股价。”向威达表示。

    王丹律师也认为,确实存在一些机构以做空中概股为手段牟取暴利,恶化了中概股的生存环境。但中概股陷入此次诚信危机并非完全是做空者的阴谋所致,做空者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首先是中国企业自身存在信用瑕疵的问题。

    齐剑哲也认为,做空机构在美国一直存在,并非只针对中概股。去年是很多中概股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加之近来市场不景气,做空比看涨容易,就导致大量的做空机构瞄准了中概股。

    “而此前的一些成功案例也让他们获得了高额的回报,所以他们会一直围绕中概股去做文章。”齐剑哲表示。

    5 怎解困局?

    中概股危机已然发生,许多在美上市企业及近期计划赴美上市的企业均已受到影响。对于神州租车此类正处在上市关口的公司来说,在内外交困之际如何抉择,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神州租车此次暂停IPO后,将继续等待合适的窗口期再考虑恢复上市。”神州租车执行副总裁姚军红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王丹律师也认为,在中概股面临整体信用危机的当下,对企业来说,显然不是上市的最佳时机。

    王丹律师建议,拟赴美上市企业可利用这段危机时期,冷静审视企业自身是否已符合上市条件、是否有上市的实际需求、能否在上市后稳步提升业绩,并积极熟悉美国的上市规则,学习应对危机的方法。

    “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建立信心的过程。”齐剑哲告诉《法人》记者,与企业做品牌推广一样,当一些负面的新闻影响到企业形象时,消费者就会不信任。对中概股公司来说,投资人就是中概股公司的消费者,他们在做投资抉择时一定会有一个价值取舍。

    向威达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要赴美上市,也应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对于券商、会计公司的选择应更具公信力。其中,雇佣经验丰富的会计师是核心问题。

    “当然,诚信是基本前提,不能再造假了。”向威达对《法人》记者表示,除此之外,企业与交易所、监管机构和投资机构的沟通和交流恐怕也要多花一些功夫,对于股价预期也应在合理范畴。

    专家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预期普遍向好,中国概念股的价值毋庸置疑,包括美国投资者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各行业领先的公司,依然持看好的态度,但对于中概股公司来说,短暂的调整在所难免。

    王丹律师认为,在严峻的环境下,对中国企业来说,或许正是苦练内功的最佳时机。企业应该倾力定位盈利模式、调整发展计划、培养企业诚信品质。

    “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逐渐重获投资者的信任,才能无论是面对做空者的阴谋,还是整体经济的不振,都有生存下去并不断发展的能力。”王丹表示。

    神州租车上市为何搁浅

    受中概股大环境所累,神州租车路演情况并不乐观,如继续坚持挂牌,发行价将低于预期,同时还存在破发的可能,此时决定中止IPO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这段时间,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兼CEO陆正耀忙得团团转,他在到处灭火。

    当神州租车中止上市的消息在4月25日传出来的时候,这家中国最大的租车公司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时间,资金问题、经营问题、负债率问题——所有的质疑都抛向了神州租车。

    “我们欢迎一切质疑,但是我们得说出我们真实的声音。”陆正耀5月24日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

    在外界看来,神州租车几乎是在一只脚已经迈进纳斯达克大门口的情况下,发布一纸中止声明的,这多少有些“突然”,此后的质疑也正是由此引发。但对陆正耀和神州租车来说却并非如此。

    说起暂停上市原因,陆正耀自然而然的提到了中概股的整体环境。在神州租车做好一切上市准备,路演也已结束之后,他们面临了一个艰难的抉择:询价并不理想,是调低发行价还是继续静待更佳的上市时机?

    神州租车最终选择了后者。蛰伏中的神州租车,将静静等待合适时机,重启上市之门。

    1 上市暂停

    5月24日,在宣布暂停上市整整一个月之后,神州租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称“SEC”)递交文件,正式撤销上市申请。

    神州租车总部位于北京,成立于2007年,5年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老大。根据神州租车招股说明书显示,截止2012年初,其已在国内66个城市设立了520余个汽车租赁网点,自有车队规模27000余辆,市场占有率和车队规模均为国内首位。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租赁市场已非常成熟,尽管汽车保有量很高,但租车行业依然受到市场欢迎。而在国内,汽车租赁行业刚刚起步,中国有庞大的人口、较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租车市场相当具有前景。

    作为国内汽车租赁行业的领军者,神州租车的上市也备受行业关注。其在上市前期的一纸中止声明,也令外界颇感意外。加之其暂停上市的决定是在登陆纳斯达克之前的24小时内才做出的,在外界看来颇具临时性和突然性。

    “神州租车是经过慎重思考后做出的决定。我们并不会为了IPO而去IPO。”神州租车执行副总裁姚军红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在认购之后,神州租车发现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中概股不信任。如果一味降价,也能吸引来大机构的投资,但这样就偏离了自身价值的认定。

    2010年9月,联想控股宣布,以股权加债权方式注资神州租车12亿元,获得后者超过一半的股权。联想控股由此成为神州租车控股股东。在神州租车宣布暂停IPO之后,外界也颇为关注联想控股的反应,甚至有人担心,联想控股不知何时才能从此项投资中全身而退。

    “联想控股一贯支持神州租车的发展,并给予了充分信任。此次暂停赴美IPO,联想控股也一如既往地对神州租车做出的慎重决定表示支持。”姚军红对《法人》记者说,除向神州租车现金注资外,联想控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神州租车提供了更大的资金支持。

    “所以我们现在并不缺钱,IPO也不仅仅是为了融资。”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兼CEO陆正耀也对《法人》记者表示,从神州租车IPO的情况看,美国方面已批准神州租车的上市申请,公司盈利模式、运营模式也得到了美国投资人的认可。这从侧面印证了神州租车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公司考虑了投资人的意愿以及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做出暂停IPO的决定。”陆正耀告诉《法人》记者。

    2 受累中概股危机

    关于暂停IPO原因,陆正耀和姚军红均认为,中概股大势未明是主因。

    “神州租车在筹划上市过程中发现,中概股大势并不理想,在美路演期间,中概股接连爆出数起负面新闻。”姚军红说。

    在神州租车上市前后,中概股遭遇了新一轮的诚信事件:4月12日,SEC起诉开元汽车及其11名投资者涉嫌违规操纵股票成交量;4月20日,旅程天下涉赚财务造假,自愿从纽交所退市;4月23日,SEC指控中国能源虚报资产价值,公司高管侵吞数千万美元公款;而在神州租车之前成功在美IPO的唯品会,上市首日即遭破发。投资人对中概股的信心急转直下。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神州租车的估价被低估,出于企业安全的考虑,神州租车暂停上市计划。”姚军红说。

    实际上,在赴美IPO“临门一脚”之际突然“急刹车”,神州租车并非第一家。2011年7月,即将登陆纳斯达克的迅雷就曾有过同样举措,盛大文学也曾宣布推迟IPO计划。这些欲赴美上市的公司,均为中概股大环境所累。

    姚军红认为,严格来讲,神州租车并非“概念股”,而是一家经营重资产的实业公司。这就决定了神州租车并不是靠“炒作概念”获取投资,且神州租车日常运转没有资金压力,目前账面仍有6个多亿人民币的现金,每个月的运营现金流也为正数。即便没有IPO融资,公司也能保持正常发展。

    “IPO之于神州租车而言,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姚军红说。

    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丹律师也认为,中国概念股目前正面临整体信任危机,神州租车路演中获得机构投资者认购的情况亦不乐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如继续坚持挂牌,发行价将低于预期,同时还存在破发的可能。

    “所以神州租车此时暂停上市进程还是较为明智的。”王丹律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也对《法人》记者表示,租车行业在中国本是朝阳产业,神州租车应该为美国投资人所看好,其无奈暂停上市,凸显中概股大环境问题重重。

    3 发展质疑

    神州租车的暂停上市,在中国汽车租赁市场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业内对神州租车资金问题、高速扩张带来的运营问题、高负债率问题等质疑已久。这些质疑,在神州租车宣布撤回IPO申请之后,再度发酵。

    据陆正耀介绍,目前神州租车负债率高达95%。这一较高的数据,是外界质疑的核心内容之一。

    但陆正耀认为,作为一个在国内快速发展不过数年的新兴行业,不能以“高负债率”这一个指标去衡量其成长价值。高负债对于国际上大型汽车租赁企业也较为常见。

    陆正耀表示,在美国,像赫兹、安飞士这样的成熟型汽车租赁公司,其负债率同样分别高达80%和95%左右。汽车租赁行业是对现金流要求很高的行业,以债权形式获得发展资金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目前没有一家大型汽车租赁公司是完全用自有资金实现发展的,特别是规模做到很大的,在全球都没有这个先例。”神州租车执行副总裁姚军红说。

    质疑不仅仅来自财务数据,对竞争对手来说,神州租车还是个“搅局者”。

    5月3日,神州租车对外宣布,正式取消业内普遍存在的“事故类停运损失费”和“车辆贬值损失费”两项收费。此举赢得了消费者的拍手称快,却遭到了同行的质疑,他们认为神州租车打破了行业惯例,正在将行业拉进“低价竞争”的漩涡。

    “在发展中,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我们既定的步骤来。”陆正耀说,根据财务核算以及对消费者预期,神州租车完全可以消化掉这两笔成本。除取消上述两项收费外,神州租车还推出“新客户首租首日免费”、“提前24小时预付全款折扣”等促销举措,在陆正耀看来,这是规模优势向成本优势转化的必然现象。于何时重启IPO,陆正耀说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但他表示,“公司将会在合适的时间窗口,重新启动上市步伐。”

    刘纪鹏:中概股信誉重建迫在眉睫

    中概股现在的状况说明,中美双方针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监管体制亟待理顺——比如投资者要起诉上市公司,要遵循哪国法律?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被称为“中国股改第一人”,长期关注国内外资本市场改革。对于中概股在美信誉危机,以及背后所凸显的监管问题,刘纪鹏深有感触。

    关于中概股信任危机,刘纪鹏认为是多方原因所致,其中核心问题有二:一是中美双方至今未能达成联合监管共识;二是中国民营企业正在经历从被欢迎到被质疑的“信誉阵痛”。

    5月23日,在位于北京三里屯附近的工作室,刘纪鹏教授就中概股危机问题,接受了《法人》记者的专访。

    1 民企“信誉阵痛”

    刘纪鹏首先认为,大部分中概股公司都是中国的私人公司和家族公司。而中国的私人公司到美国、香港等海外上市,经历了一个普遍的阶段:最初受欢迎,现在全质疑。

    “国外认为只有私有化才是理想的制度,效率才高。”刘纪鹏表示,最初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往往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但民营企业也有其弊端所在,刘纪鹏认为,大部分民营企业及私人公司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股权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都不科学。在国内上市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试图寻求海外上市,其中美国是主要目的地。

    “很多这样的公司在中国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造假、无法无天,非常普遍。再加上股价和他们的利益直接挂钩,卖出钱来就是他的。”刘纪鹏对《法人》记者表示,民企这一特点与国有企业完全不同。相对而言,刘纪鹏认为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情况反倒要好,尤其像石油、电力、银行等大公司,运营相对规范,基础也比较好,更重要的是,上市与否或者股价高低与个人利益不直接挂钩。

    经过高速发展之后,国内民营企业数量庞大,良莠不齐,对许多公司来说,上市往往成为管理者圈钱的手段,甚至不惜在财务数据不达标、企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通过数据造假等手段上市。

    “历史‘原罪’的发展模式,再加上利益和他们息息相关,所以不诚信和造假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刘纪鹏说,而这一“普遍”现象,到了市场很规范、管理很严格的美国,就成了很严重的问题。

    “在中国这样的低效、腐败的监管面前,可以糊弄糊弄监管者,甚至贿赂中国机构来协助造假,但这些行为在美国这样的市场里兜不住了。”刘纪鹏说,在美国投资者从去年年初开始发现一两家公司有问题之后,开始对所有中概股公司严加防范。

    刘纪鹏表示,美国的社会体系以诚信为基础,其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审查也不如国内严格。但是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也非常严厉,一旦企业造假被发现,往往身败名裂。

    刘纪鹏认为,中概股危机是个别中国企业蓄意造假所导致。当这些问题发生连锁反应之后,就连带影响了后继上市的企业,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所以中概股危机给美国人上了一课,也应该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刘纪鹏说。

    2 突然背后的必然

    对于拟上市融资的企业来说,选择一个好的上市时机无疑非常重要。在上市的时候,熊市和牛市的差别对企业市值的推动,可谓天壤之别。但像神州租车此类在IPO前夕突然暂停的现象也并不多见,可见中概股整体环境之殇。

    “我想这种现象的发生,在突然的背后有其必然性。”刘纪鹏对《法人》记者表示,许多中概股企业在美国上市,往往是一锤子买卖,对新股追捧也是美国投资人的惯常心理。他在研究对比在美和在港上市特点时发现,美国第一次IPO的价格通常会比较好,但是以后持续融资的能力就相对比较差。对中概股公司来说,如果第一次融资预计就达不到理想价位,那么以后的融资可能会更困难。

    市场上对于一些中介机构的作用也颇有质疑,认为一些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丛恿或帮助一些并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使得企业上市后遭遇停牌或摘牌,对中概股形象的破坏也难辞其咎。

    “资本金融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它又叫投行金融,投资银行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是个争议许久的话题。”刘纪鹏说,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水平,在有些情况下,是中介机构在把民营企业往坏处带,告诉他们怎么钻空子,甚至告诉他们如何违法。

    刘纪鹏认为,中介机构的信誉问题非常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上市中介,也是中概股企业赴美上市时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国内上市同样如此。刘纪鹏列举了前总理朱镕基一个颇为有名的轶事:极少题词的他,在破例给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写出“不做假账”四个大字。看似简单的含义,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却有着极深的意义。

    刘纪鹏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沟通中,他们的一个观点令其印象深刻:“造假找死,不造假等死——造假不一定死,不造假必然死。”

    刘纪鹏认为,诚信问题,是困扰中国企业和经济界的长期问题。在这样的生态之下,中概股频出财务造假问题,以及如今所面临的窘境,其实早有征兆。

    3 中美监管待对接

    “中概股现在的状况说明,中美双方针对中国概念股的监管,体制不顺。”刘纪鹏认为,中概股遭遇信誉滑铁卢,也隐含着两国监管体制上的重大矛盾。

    5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拒不提供审计底稿”为由,起诉了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上海”。SEC在声明中称,相关审计底稿直接关系一家在美上市企业涉嫌财务造假案,在经过两年多沟通之后,德勤上海始终拒绝提供审计底稿。

    而德勤上海关于此事的回应是,德勤上海已将底稿提供给中国证监会,但中美两国并未就递交事宜达成共识。

    新近发生的这起事件恰好印证了刘纪鹏的观点:中美证券监管法律存在冲突,监管未能对接。

    按照中国目前法律规定,未经批准,任何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向外国监管机构提供任何文件。而与此类似的惯例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原则上也无需经过中国证券监管部门的许可。此类规定实际上已将两国监管对接的可能置于尴尬地位。

    刘纪鹏认为,当务之急是中美两国签署“监管备忘录”,因为中概股的主营业绩大都在中国国内,其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相关信息更多置于国内监管范围。美国监管机构对中概股公司的监管,离不开中国监管部门的配合。

    相关信息显示,国内证券市场也在探讨设立国际版的可能,试图吸引国外企业至中国的交易所上市。若得以成行,中国监管层同样面临国外监管机构的配合问题。

    刘纪鹏是在国内设立国际版的反对者之一,他认为,在两国未达成监管对接的情况下,一旦发生问题,将很难处理。

    “比如投资者要起诉上市公司,要遵循哪国法律?”刘纪鹏说。

    去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联合访华,与中国财政部及中国证监会进行了中美审计监管会谈,这是两国四大监管机构首次同时会面,内容主要就是针对如何加强中国概念股的会计监管合作展开的。

    但两国监管理念、司法管辖等多个方面均存在对接问题,本次会谈并未取得可操作性的进展。有报道显示,中美两国自2007年就开始跨境监管谈判,但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个闸门目前还无法打开,因为双方还没有商量好这个事。”刘纪鹏告诉《法人》记者,但双方签订“监管备忘录”是大势所趋,也是解决诸多监管症结的基础。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