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互联网 >> 浏览文章

手机打车还在拼“烧钱” 初创企业想好了吗?

2013-4-27 9:30:46作者博客 【字体:

2013年一些手机打车软件公司获得融资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始了地毯式推广。用户从微博、网络新闻、传统报纸、楼宇广告、短信等途径主动或者被动的了解手机打车方式的兴起。在打车晒单报销车费、推荐送话费的促销推广下,不少用户开始尝试使用手机打车。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软件企业也跟风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做起广告,搞起促销,和当年的团购电商一样,一窝蜂地凑起热闹。

手机打车要做好不容易,但市场进入门槛不高。虽然先行者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在这个领域内发展得声势浩大,但后来者仍旧络绎不绝。先不管他们得产品品质如何,这几十款产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 纯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乘客端和司机端APP, 直接促成打车交易。代表产品包括摇摇招车,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这些产品诞生于打车存在明显痛点的城市,起步较早,发展也最快,目前是手机打车市场的主力。

2. 出租车企业和电调中心开发的手机打车APP。这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在出租车上安装了GPS终端,并搭建了电话调度中心。眼见司机资源和业务逐步被移动互联网公司蚕食,怎甘落后。这些企业一般只开发乘客端APP,且只能调度接入自己系统的出租车。优势是司机资源与生俱来,但APP体验不佳,固守自身利益的旧思维也限制了其发展。

3. 政府主持,委托第三方开发的APP。在没有大型车企的城市,一般由政府交通部门主持建设统一的电调平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打车APP的兴起,也会推动政府跟上潮流。由于政府一般会以项目形式委托第三方开发,因此APP体验不佳,改进缓慢的问题基本无法克服。其优势也是司机资源已配备,宣传推广成本低。

以上三种类型基本涵盖了目前绝大部分手机打车相关产品。其中第一种类型最符合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必将成为今后主流;其余两种虽然短时内不会退出市场,但想发展壮大也基本没有可能。

行业得一窝蜂并不是一个坏现象。大量创业公司进入这个领域,使得移动订车的概念逐步得到普及;同时整个行业的玩法还未成熟,大量企业不断尝试最终将形成一个合理的游戏规则。但在这之前,后入者必然会受到先入者的打压,主要在资金和资源两个方面。要想避免重蹈团购短期内由兴转衰的覆辙,手机打车业内的玩家们首先要避免的就是拼烧钱。

不少业内人士不免疑惑:不烧钱就无法快速抢占市场,没市场就生存不下去。烧钱不就是拼速度嘛。

通过调查和分析,以及一些行业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打车软件企业融资后,资金主要用于占有更多司机资源和乘客资源。这条思路在业内基本都相同,操作方法也都差不多。无非通过补贴司机,优惠乘客,投放广告等手段积累资源。以上海为例,效果还是比较立杆见影的。某打车软件企业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达到日均近1万单的业务量,令众多媒体和投资人惊讶。但通过和部分出租车司机实地交流后,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几乎所有司机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都安装了多个打车司机端软件。虽然他们各有偏爱,但都表示不管来自哪个APP提供的业务,只要质量好就会接。而且司机们对某款产品的偏爱,主要来自于能从中获得更多现金补贴。在乘客方面,一些经常打车的乘客也会在手机安装多款打车软件。只要某产品有优惠或者促销活动,就优先使用该产品订车。因此,烧钱占领市场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以下几个因素都会迅速弱化烧钱的效果:

1. 出现一款体验更好的移动打车软件;

2. 竞争对手的市场活动;

3. 产品瑕疵或者缺陷;

对于资金有限的创业企业,和同行拼烧钱竞争,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二,打车难的问题本质是供需、交通以及管理等综合因素造成,不是靠改变打车方式能够改变。试想如果所有用户都通过同一款打车软件订车,那只是订车方式从电话变为手机,结果将和电话订车盛行时不会有多大区别,高峰时间仍会打不到车、空闲时段司机仍无单可接。目前一些乘客觉得使用手机打车软件能够快速打到车,主要是使用手机打车的乘客数量相对司机来说还不多,供需能够平衡;其次打车软件企业对司机采取了接单补贴,这能长久么?创业企业想明白这一点,就没必要担心这个行业会一家独大了,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王道。

第三,从行业来看,打车本质还是传统的服务业。手机打车软件目前只瞄准了乘客上车前的需求,还没有涉及乘车中到下车这块和打车服务相关性更高的需求。手机打车企业虽然可以调度司机,但没有管理权。对出租车和司机的管理权始终在车企和政府相关部门手里。要做‘轻’也就意味着做不到位。创业企业与其跟风不如从其他角度看看有没有机会把产业做深入。

总之,手机打车行业还在起步阶段,虽然先行者已经获得初步成功,但从整个行业来看,还处于尝试阶段,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盈利模式远没有定型。创业公司如果只想通过拼烧钱来竞争,只有落得和大部分团购和电商企业一个结局,便宜了那些融资能力强,资金经得起'烧'的大佬。换句话说,即使要烧钱,也不要“拼”,找准属于自己的定位和时机,把钱用在刀刃上。“太晚了”,“没有机会了”只针对盲目跟风者。在大量规则还不确定的领域追求速度必然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这么大的风险还是交给有钱的企业好了,初创公司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吗?

?

新项目、新模式、新趋势,创新中国秋季为你而设!创业项目/观众报名通道:
http://demochina.cyzone.cn/2013aut/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