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部分,现今莫过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智能消费电子等(穿戴设备)。APP几乎全部以苹果三星为原型进行研究和适配—-未尝不可,这是需求和用户决定,是贴合市场的唯一选择面。这快速形成了移动互联网雏形。同样,需求最旺盛的智能手机市场也表现为两极分化:国内外品牌各自站队跟进。经过类似非洲草原大迁徙,换来了智能终端的高度成熟,换来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主要移动互联网终端面前,苹果和三星所占份额几乎达成一统局面。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小部分领先者已走出国门,为全球带去一股中国力量。此番豪情背后,缘何没有国产终端的影子?或者说,中国市场能够成就移动互联网,却成就不了国产品牌,这是为何?我们作为变迁的参与者,试着思考、讨论和劝勉。
作为分析点源头,我选取了最具备表现力的智能手机市场。若从产品形态来分,中国手机经历了三个阶段:1.为通信而造;2.为互联网而造;3.为移动互联网而造。因为通信市场的特殊性,“为通信而造”的第一阶段为了国产品牌的努力,如早期的波导,中兴、华为等解决了基本硬件问题,值得赞颂。第二阶段“为互联网而造”,如紧靠3G运营商的酷派、打着“互联网口号”的小米,为更开阔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打下了用户基础。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告诉中国所有的手机品牌必经之路。事实证明大浪淘沙,这两代人已成为中国本土的坚实力量。这两代人的典型特征是:为市场而造,做市场上需要的和培育成具备需要的产品。他们的努力,让后续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消费电子基本摆脱硬件束缚成为可能。然而第一二阶段的弊端是,典型的迎合市场,让国内品牌一直坚信“渠道为王”、“资源为主”。可以预见的是,到第三阶段的“自上而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造就国内品牌几乎集体“消失”。这才是埋下的巨大隐患。
第一二阶段中,我选取个人觉得最有趣的两个事件,一个“极大”一个“极小”。一是近日华为官方正式宣布退出美国市场,华为执行副总裁徐直军说:“我们已经对美国市场不再感兴趣。”(4月24日英国《金融时报》文)。若只将华为视作中国品牌的“领军者“之一来看,或许印证产品没有全球竞争力,仅靠市场切入是无法赢取品牌的。第二个举例是雷军大规模组织“2013米粉节”,有一篇报道说若干深圳山寨老板以“米粉”的身份前往观摩和学习。这篇报道让我印象深刻,从“借着互联网的大风,猪都能吹起来”的小米身上,雷军将小米品牌做到了国内全行业的整合高度已实属难得。然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而言,小米还远未够及格。我们看看一二阶段的其他力量,天语、金立、TCL、长虹、夏新等已难以避免成为过客。时代正在快速变迁,越来越多的中小品牌反而越来越严肃,有一天,变黑白,挂墙上。不管你是爱青春还是秀麦芒,判断中国手机发展的核心问题,还是是产品是否适合下一阶段的移动互联网潮流。
第三阶段我想单独来说,此时是检验和成就国内科技品牌和产品的重要机会,这个时间节骨眼几乎可以形容为“发令枪已响”。第一二阶段的代表品牌“中华酷联”及小米魅族,犯的是同一个毛病:以全盘复制欧美苹果三星硬软件方式为唯一办法。随着供应链和区域差异,短期内可以复制快成的越快。这也是小米和“小米的复制者”最初赢得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我们赞叹国产品牌的进步,但也看到明显不足:苹果三星作为全球市场的成熟品牌,是在具备全球潮流的基础上做出的产品。这个潮流不需要四核八核PPI,而是选取。潮流缘何而来?充足的市场调研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判断。
中国手机品牌的全球瓶颈可以理解为品牌瓶颈:在区域市场具备绝对优势,但不是为潮流而造(我们创造过双卡双待,我说潮流你也会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检验和机会就在于此:若干个移动互联网产品代表若干个细分市场,而在终端设备里集成。一个不作市场调研,没有独特潮流为目的、闭门造车的产品,不可能具备全球品牌的竞争力。大家现在各玩各的,其实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相辅相成:若移动互联网阵营缺乏国内终端支撑,不可能有综合竞争力;移动互联网百川汇海,也会给国产品牌带来全新的生命力。
科技无国界,消费者总是想要全球最好的品牌和产品。在这个时代,性价比、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套根本没用,让国产品牌“集体彷徨”。其实无需惊慌,我们拥有大量独特的东西:二十四节气、易经、礼仪、吃穿住行等,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习惯,而这些移动互联网APP们能够带来。产品上放眼全球,黑莓、MOTO也同样会遇到困顿。我们可以乐观一些,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春天来临,国产品牌也必须以移动互联网为目的的硬软件集成,尝试另辟蹊径的可能。有报道说94%美国人叫不出一个中国品牌,但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是属于全世界的,也许一页翻起,后页有中国的名。
新项目、新模式、新趋势,创新中国秋季为你而设!创业项目/观众报名通道:
http://demochina.cyzone.cn/2013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