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互联网 >> 浏览文章

台湾网络教父詹宏志完美儒商的创业人生(3)

2012-4-9 19:04:35新浪科技 【字体:

投资侯孝贤比成龙更赚钱

大学时代起,詹宏志就在报社实习,毕业后正式进入出版界。凭借着聪颖的天赋与超人的勤奋,他很快在这一领域暂露头角。25岁出任《时代周刊》总编辑,28岁担任远流出版社总经理,32岁成为《台湾商业周刊》发行人;詹宏志很快就成为台湾最著名的出版人。

“写书是我长期工作,我不觉得自己是个作家,只是写点想说的话,也没有什么成就”。虽然言语谦逊,但他的《人生一瞬》、《绿光往事》等书几乎每本都是台湾最畅销书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观察敏锐的詹宏志写了系列作品剖析台湾社会的转型;“再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轨迹供我们不假思索的追寻前进”, 他在书中写到。

不过,詹宏志对台湾文化圈的影响还远远不限于此。他曾效力于滚石唱片,为罗大佑等传奇歌手策划唱片,和罗大佑、张艾嘉等人共同创作耳熟能详的公益歌曲《明天会更好》;他是台湾电影大师级导演侯孝贤和杨德昌的挚友,亲自制作了《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经典艺术电影。

“台湾何德何能拥有侯孝贤、杨德昌这样的导演,如果不珍惜他们就太可惜了”,詹宏志解释自己的越界时说,“我真的不懂电影这行”。 当时的侯孝贤已经凭借《童年往事》名扬海外,却因为本土票房惨败而找不到投资继续拍片。但在商界眼光独到的詹宏志看来,这完全是因为经营的问题。

他亲自为侯孝贤拉到了《恋恋风尘》的投资,还专门写了文章《侯孝贤经济学》分析艺术电影该如何经营。“侯孝贤的电影根本不需要卖座,他的作品在欧美诸多国家的影院和图书馆都有需求,(如果经营成功),这些授权、收藏和放映收入整体来看绝非小数目;投资侯孝贤(拍电影)甚至比投资成龙还安全(赚钱)。”詹宏志解释说。

只是当时台湾制片圈还没人愿意尝试新的模式,詹宏志只好亲自出马为侯孝贤和杨德昌联系投资并担任制片。经过一年的游说,一个和电影界没有关系的投资者邱复生决定相信詹宏志,投资侯孝贤拍摄《悲情城市》。在詹宏志的运作下,这部电影从艺术到收入让所有人皆大欢喜。(邱复生后来成为电影大亨,张艺谋的《活着》就是他的投资。)

杨德昌导演追求艺术决不妥协,1991年拍出长5个小时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注:后剪成237分钟版本),一度因为太过冗长而遭到影院冷遇。詹宏志再次凭借自己的经营头脑,让这部旷世名作也实现了盈利,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制作了9部电影之后,1996年詹宏志逐渐淡出了电影圈,开始了自己的新挑战。

不能成功至少体面失败

1996年起,互联网大潮开始在美国涌动, 雅虎和杨致远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明星,而詹宏志创办的台湾《PChome》杂志也密切关注着大洋彼岸的新趋势,善于把握新事物的他决定创办一个同名网站PChome,这也是台湾最早的网站之一。

作为媒体圈打拼了二十多年的詹宏志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更多是新媒体机遇。他相信,网络媒体不只是简单地将新闻内容搬到网页上,互联网会彻底改变传统新闻的报道模式。随着互联网泡沫的兴起,从不畏惧冒险的詹宏志决定放手一搏,创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报纸——这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失败《明日报》。

“我这一生大大小小太多失败,《明日报》只是我最出名最彻底的失败;我这辈子只上过一次《华尔街日报》头条,就是《明日报》关门那天”,詹宏志自嘲的笑容掩盖不住回忆的苦涩。2000年2月,他雄心勃勃创办了《明日报》,凭借自己的行业影响力挖来了200名优秀记者,计划打造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帝国。

现在看来,《明日报》是一个超前时代数年的大胆尝试。詹宏志要求记者随采随发,每天滚动式地出1000篇稿件,而且每篇稿件按照不同篇幅分为数层,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精简版或者翔实版,甚至可以获得记者的采访录音。他还鼓励普通人成为报纸记者,去采写身边的事件,这是日后博客模式的前身。

但当时网络设施条件也远未成熟,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没有跟进,互联网新闻模式的创新未能阻挡商业的失败。那一年《明日报》全年广告收入新台币6000万元(约合200万美元),仅相当于两个月的经营支出,一年亏损了新台币3亿元(约合1000万美元),詹宏志为此进行了半年多的财务调整和再融资依旧难止颓势,最终在2001年2月无奈宣告关闭。

“如果不能精彩成功,至少要体面失败”,这是詹宏志在处理《明日报》失败时的原则。“《明日报》对我来说有得有失,但耽误了几百个和我一起创业者的人生规划,觉得很是内疚,我希望让最后的失败变得体面一点。所有业务来往的厂家,他们的每笔款项我都结清;员工的每笔工资和遣散费,一分不少再多给一个月薪酬;员工投资公司的股份,我连本带利全部赎回。”

这场豪赌让詹宏志付出了惨痛代价,但勇于负责的善后反而为他做了最好的形象广告。“我用高标准处理失败,这个决定很艰难,我后来花了很多年去偿还债务,但现在看来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后来再创业的时候,大家还是相信和支持我,这种信任是金钱所买不来的”,回首往事让詹宏志感触颇多。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