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
道客快分享创始人赵龙飞
想成为汽车的“前装”,要经历无休止的等待
道客快分享(下简称“道客”)模式的切入点是智能交通。我认为这是一个众包的市场,如何才能避免堵车?让每个人都充分披露自己的信息,并获得对方的信息。我们希望除了出租车和商用车的路况数据之外,让私家车主来主动报路况数据。所以我们做了硬件产品,像一个“山寨”的OnStar倒车镜。但OnStar需要卸掉原来的倒车镜,道客只需要盖在上面,有几个按钮分别能一键接通116114、12580、保险公司客服等,还可以查询地图。这套产品会收集车辆的位置信息、行驶中的速度、摇摆和颠簸情况、刹车和油门记录等数据,传到我的服务器上。
OnStar的产品是8000元,而我们免费。由于是指向车辆安全的,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赞助,比如给“人保”做定制,第一单就是12万台;产品由保险公司、车友会等单位来免费发放;我们对得到的路况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输出给各地交通台、一些商用公司等等。
做生意要搞定两个事情:杀掉成本,拿到利润。我有保险公司买单,就能让产品免费,而最后的增值会在数据那里。
最早我们希望像OnStar那样成为车的“前装”供应商,如果你的产品要通过OBD接口或连到汽车上就必须通过“14969认证”,不断送检、做公关,过程极其漫长,简直是无休止的等待。后来决定让道客作为“后装”,不通过接口,不需要改装。OnStar的优点是,只要攻下一家车厂,利润就是稳定的;我们则需要忍受很多次都不赚钱的痛苦,但容易被接受,如奇瑞、长安都准备合作了。我曾经做过一个演讲,讲“定位”,我说“定位”就是不断的让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智能车肯定是未来趋势,巴非特之所以投资比亚迪,因为电动车完全是一台随时随地联网的智能车;谷歌的无人驾驶车也会成为一个全智能平台。它们代表的是汽车行业的终点,是人工智能,我认为创业者也应当把目光放在行业的终点。
自白:
蜻蜓fmCEO杨廷皓
汽车厂商也在抉择:做大脑还是做执行者?
蜻蜓fm将“开车时”看作重要的应用场景,这个领域是离商业最近的,对我们来说也是蛮合理的发展方向。我们在与汽车厂商、车载硬件厂商谈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汽车厂商普遍有两种做法:由自己或者第三方的硬件厂商来开发一套硬件,放在车上给驾驶员服务,这导致我们看到的一些系统竟然还是Android1.x版,非常旧;或者是开放接口,把数据通过平台给智能手机,让智能手机来承载服务,因此可以支持不同的手机和操作平台。
汽车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硬件,上面有一个相对封闭的、高端而且愿意付费的人群。为什么手机市场发展这样快?就是因为有苹果、Android这样的生态系统,在上面更新迭代速度很快。由于汽车本身的封闭性以及硬件的关系,迭代很慢,不可能达到像iPhone这样的速度,也不可能吸引到优质的应用开发商。它的开放平台是有缺陷的。
但反过来,智能手机的生态链已经非常完整,只是缺乏跟汽车的联系。通过蓝牙或者USB把汽车相关的数据让智能手机读取的话,汽车只是一个数据的接口,它可以执行,也有CPU,但服务由智能手机来提供。我觉得这样的平台才有前景。
点评:
多听共创、福得资本合伙人邢开
车载应用是第三方开发者的金矿
在整个车载系统里,尤其是第三方开发者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机会。我认为,一些导航、娱乐和交互的基本功能属于汽车厂商,在这之上延伸出来的,或者更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要交给第三方开发者。
车载系统和手机里的应用体现形式不一样。不能把智能手机上的功能生搬到汽车上。我们现在就在做一个车载界面的解决方案,是车上的底层Android系统,也就是将Android系统专门针对车载环境进行调整,比如适合于汽车的按键设计、系统与车的电控单元对接等等。这套底层系统与汽车自身的属性相结合,便于在车上融合更多的内容,扩展更多应用。
现在为止,汽车App主要集中在导航、实时路况、娱乐服务、车辆故障诊断等方面。但除了这些并未脱离传统应用的部分,移动终端与现有车载系统的结合方面还有许多可以探索的空间,满足用户需求的车载产品可能会流行,比如,开车时的通话怎样解决,车内信息与手机之间的互通问题;车载游戏等。车载不仅仅是跟车有关,跟行车线路、坐车的人等都有关系。
车载系统正向着移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和之前说的“车联网”有相似的地方,我认为这两年这个概念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简单地说,车联网就是说把车、物流公司等等都进行联网,专门独立一个系统。现在似乎用不着这样了,有微信就可以解决了。车联网的范围变大了。以后汽车厂商、商业车队等物流公司、做智能交通的公共服务单位都可能成为主要力量,只是各自的模式不一样罢了。在这个基础之上,像代驾、叫车等新的服务也会更好做。
点评:
订车网创始人李天怡
可能一夜爆发,前提是每个环节都成熟
订车网是一家租车比价和预订平台,目标是成为订车行业的携程。我很关注汽车相关的应用。GPS和位置类服务,我觉得难,在国外位置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凭什么让其他人知道你在哪?GPS在国外尚且不能成为标配;通过OBD检测车况,比如提醒你什么时候换机油了,听起来不错。但它不是刚性需求,可有可无。很多4S店也会发来定期提醒。现在所谓的OBD接口,只有在一些特定的产业里面才是刚性需求,例如租车公司来实施对车辆的调度、车况统计等。
其实车里面的智能系统,苹果已经做了至少三年,和一线厂商比如宝马、奔驰、通用合作。它不需要厂商自己开发系统。例如在没油的时候,车会直接带你去最近的一个加油站,你和汽车说话,手机进行处理,其实手机也只不过是一个终端,所有的东西都在互联网上,而汽车是实现的载体。总有一天智能手机也只是入口,所有的信息都在云端处理。
但这种系统现在还不流行,因为它也不刚性,只是很好玩。苹果是和厂商直接开发,买车时候加钱再得到这个服务。你必须够大,大到像微软、苹果、谷歌这样才能和汽车厂商谈合作,小的创业公司没戏。而且关键是,实施得够不够牛?用起来够不够简单?开车时的语音操控是最直接的需求,但现在Siri还不好用,数据量还不够大,计算不够精确。
我非常佩服谷歌做无人驾驶汽车,你啥都不用干,告诉它去哪儿就行,这就是智能汽车。我认为很多事情的变化是一夜之间的,要各个环节都刚好成熟到一定程度。2007年苹果就推出第一版iPhone,之后乔布斯一直在等待触控电容式屏幕、够小够快的CPU、支持随时联网的3G这些环节。因素刚好一到,有一家牛的公司把这个门打开了,一下子就爆发了。
点评:
君联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
汽车互联网需要找到平衡
在汽车领域,我本人做了很多投资,包括:易车、神州租车、优信拍、车王、车语等。大部分人的生活中,房产、汽车的花费是最重要的两块儿。房产算投资,汽车算消费。汽车互联网当然会引人注目。
“前装”与“后装”会左右商业模式。前装指设备或系统在汽车出厂前安装进整车,后装指的是出厂后,车主购买设备、服务,自己或服务机构帮助安装。如果系统要前装,则需要与原厂商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原厂商的测试获得许可,整个生意是B2B模式,厂商往往比较强势。后装则需要建立销售渠道,根据设备安装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服务商参与,可能是B2B,也可能是B2C。即使是B2B,渠道相对原厂商来讲,一般也不会很强势。这种业务自己的品牌很重要。
先说B2B业务。车载智能系统都基本需要前装;OBD相关业务往往需要厂商配合,这类数据不是完全公开的;Telematics行业很有历史,各大汽车厂商也很热衷。过去这些系统并非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现在都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再说针对个人的业务。轻模式的打车、租车、代驾在国内迅速兴起,但现在的加价模式,可能会被监管部门以变相涨价的理由叫停。没有这个价格因素,由于打车本来就难,司机可能安装的兴趣会减弱。但整体看,这些面对个人的服务或产品是极具活力的市场,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有一家大公司诞生了。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答:汽车互联网是通用的,还是专用的?是不是有个接口就可以了?Pad和手机已经极为普及了,我们还用再花钱卖专用设备吗?有些应用需要专门设计,比如汽车发动、汽车门锁、汽车防盗和车载娱乐系统等。看起来两者需要结合,汽车应该设计出接口,便于开发新应用,也便于象Pad和手机这类设备能很好地接入到汽车网络中。
新项目、新模式、新趋势,创新中国秋季为你而设!创业项目/观众报名通道:
http://demochina.cyzone.cn/2013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