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媒体轰轰烈烈报道创业板3周年,一时不明就里。
怎么着就3年呢?我特意查了一下,创业板上市交易是2009年10月30日,当日我在深圳五洲宾馆参加了首批28家公司集体挂牌仪式并采访。
之前的7月23日,是创业板开板仪式,再之前的3月31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管理暂行办法,标志创业板设立。所以我还是没弄清,媒体大肆盘点创业板3周年是怎么回事,只能用一名投行朋友所谓的“抢戏”来解释了。
以桂林三金2009年7月10日上市为起点,IPO重启已3年。3年风雨,监管层不停地改游戏规则,投行不停地揣摩上意,投资者不停地亏钱和咒骂。
一个ST股的交易规则拟改,让公众晕乎了不少。涨少跌多,无异于歧视ST投资人。A股没有像样的做空机制,融券那点规模也太小了,转融通尚且待发。监管层估计也没法禁止金融股卖空。
回到发行价上来。我的专栏特别关注创业板股票的发行价,创业板3年不到,已344家上市。而中小板2004年6月第一股新和成挂牌以来,迄今8年时间也就689家上市。
创业板发行速度飞快,“三高”发行无异于“吸金市”。我在做理财周报“中国家族财富榜”统计时发现,自IPO重启以来,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46倍。创业板344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55倍,其比一级市场平均值高出约20%。
分年度来看,2009年开板当年创业板上市50家,平均发行市盈率62倍;2010年113家,71倍;2011年122家,59倍;2012年迄今7个多月60家,33倍。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日,创业板上市公司344家,总市值8108亿元,流通市值2945亿元,平均市盈率30.45倍。
即便二级市场“跌不成军”,创业板综指从1000点基点跌去3成,创业板一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依旧“倒挂”。我比较中小板也有3倍的一二级市场市盈率的差异。机构打新已无锁定,3倍的市盈率差异,可谓“制度性利益”安排!
发行价方面,2009年迄今4个年度,创业板均值分别为22元、27元、37元、29元。老实说,我一看到高发行价就忐忑,你吹嘘再怎么好的成长性公司,发个高价都让人“高价仰止”!刚发行的南大光电,虽然发行市盈率不高,但66元的发行价让人望而却步,南大光电3%以上的网上中签率也反映了这一点。
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发行量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迄今4个年度,创业板发行量分别为2188万股、2348万股、2300万股、2868万股。国泰君安承销的天壕节能以8000万股的发行量,强行跻身创业板,真是一件狗血的事情。当然,其8.18元发行价也位列创业板倒数第一。
同花顺数据有个“配售对象入围率”,即是配售对象有效报价的占比。2011年和今年的平均数分别是45%和28%,这说明即便监管层怎么严词指责机构报价,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定价随意性是在放大的,机构对新股的定价能力不断弱化。
与此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群体扩容,虽然二级市场“跌跌不休”,参与创业板的机构询价对象并没减少,去年和今年平均都是44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