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只有少数人意识到,券商直投业务正面临着类似于创业板推出之前的历史性机遇。
近几年,市场对券商直投关注最多的莫过于不断创新高的
证券公司获准开展直投业务试点以来,业务领先的券商基本重点依托投行业务来发展壮大。直投业务经历了3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后,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整合券商内部除投行之外的业务资源,另一方面自身投资能力必须有所突破。其中,独立项目开拓能力是投资能力的重要表现。
过去的成绩无法决定未来,无论是较早成立的券商直投,还是刚成立的券商直投,在此轮券商创新大潮中,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此次,比拼的绝不只是投行部门的支持力度,也不仅是经纪业务渠道的优势。高盛的经验表明,最赚钱的业务一定不是来自与单方面的紧密合作,而是与整个公司全方位平台合作以及市场化运作。这种“平台+市场”的定位决定着券商直投未来的行业竞争力,也决定着券商整体核心竞争力。
“平台”是指在保持传统业务合作优势的同时,拓宽内部多种业务合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公司内部大平台资源,直投业务向各业务模块渗透。
券商直投在内部除了通过投行、场外业务、固定收益部解决投资标的或项目问题外,还可借助经纪业务和资管业务的渠道资源,同时通过资管部门解决募资难题——资管发行产品认购直投基金。由此,一条“项目——渠道——募资”的有效资源链条便衔接完成。
“市场”则指市场化的激励和管理制度,以及与其他独立机构的相互合作,尤其应该在自建团队上加大研究投入和内部制度梳理,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并将激励制度有效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
如果券商直投能够在本轮整合中抓住领先优势,结合宏观经济发展脉络以及多种有效退出渠道,则无疑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值得一提的是,《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为券商直投提供了与其他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开展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一些行业人士认为,从资金面和近年来PE市场的投资进度判断,今年下半年前后PE市场的投资估值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后有望修复到位;从退出时机及未来市场分析,如果宏观经济再经过3~5年的调整后逐渐好转,那么A股市场可能会出现较大转机。
由于PE投资的周期较长,券商直投需要提前预计退出时的A股市场环境。结合前一轮经济低谷时投资、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退出而取得巨大收益的案例,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好转带来企业盈利增加、A股市场整体估值提升的叠加效应可能使券商直投基金实现超额收益。如果这一现象在本轮经济调整、复苏过程中重演,那么踏准市场节奏的券商无疑会迎来类似于2009年创业板推出前的春天。